揭開0~3個月寶寶的睡眠問題諮詢/

栽培兒童健康中心執行長周怡宏醫師

資深專業保母.保母工會講師王美智

 

很多人都將那些不好好睡覺又愛哭鬧的小寶寶稱為磨娘精,其實,這些小磨娘精也是情非得已,畢竟要適應這個新世界總是需要一段時間。而根據小兒科醫師指出,03個月的寶寶睡眠周期還沒有建立,所以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需要爸爸、媽咪和他一起努力喔!

您的寶寶在出生前三個月內(03個月)是否曾有睡眠問題?

從調查結果來看,有將近74的寶寶偶爾或經常會出現以下各種睡眠問題,可見得如同專家所說,小寶寶的睡眠生理時鐘並不是一出生就能馬上建立,要適應新的世界總是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只要媽媽有耐心,並且善用技巧,總有一天您還是有機會一夜好眠。

而那些25的幸運媽咪,恭喜您能擁有乖乖睡的貼心小寶貝,不過,要提醒您應將好的睡眠習慣繼續維持下去,避免寶寶較大後產生不同的睡眠問題。

 
您寶寶的睡眠問題是:(作答總份數736)

媽媽最困擾的前三大問題分別是:睡不安穩(含中途醒來哭)、日夜顛倒、很難入睡(含睡前哭鬧),所以,如果您家的寶寶也是磨娘精一族,那麼別擔心,因為您不是特例,有很多媽媽和您一樣都有睡眠不足的辛酸史。


找尋影響睡眠的問題點

1.有時連睡幾小時,錯過喝奶時間

原因是:

周怡宏醫師表示,如果小寶寶前次喝的奶量不多(尤其是母奶更易消化),同時寶寶已連睡超過4~5個小時(母奶寶寶則不要超過3~4小時),此時就有需要把寶寶搖醒餵他喝奶;但如果寶寶只是比平常睡久一些,媽媽就無需刻意把他叫醒。

另外,如果寶寶是配方奶寶寶,建議可將半夜那一餐的夜奶在滿月後慢慢改掉,因為配方奶對寶寶來說沒有母奶那麼容易消化,半夜多喝一次夜奶,反而會增加寶寶腸胃的負擔,進而影響寶寶睡眠。

2.很難入睡(含睡前哭鬧)

原因是:

畢竟寶寶才剛出生幾個月,對於周遭的環境都還不習慣,加上生理時鐘尚未建立,容易有睡前哭鬧或不好入睡的表現,資深保母王美智表示,新手父母要做的就是增加寶寶的安全感,讓寶寶更快適應這個新環境,慢慢地等家長更了解寶寶的喜好及作息後,這個問題就比較不會發生了。

3.日夜顛倒

原因是:

出生1個月內的寶寶每天約有1618小時都在睡覺,13個月大時則約需1416小時的睡眠時間。最重要的是,03個月的寶寶還沒有建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理時鐘,所以,白天也是他們主要的睡眠時間,必須一直要到3個月之後,日夜顛倒的問題才會慢慢減緩。

一般而言,新生兒出生6週大時的最長睡眠時期會在晚間出現,但是醒著最長的時期在3個月大時,仍不一定在白天出現,要到45個月大時才會在白天出現最長的醒著時期,可見大人眼中的日夜顛倒,在小嬰兒時期是很正常的生理現象。

4.睡不安穩(含中途醒來哭鬧)

原因是:

寶寶睡不安穩很大的主因都是外在環境不理想,例如太熱、太冷、太吵等,有些時候也可能是肚子餓了醒來要喝奶,所以,解決掉這些問題,寶寶就可以睡得比較舒服,比較不會中途醒來。另外,周怡宏醫師表示,夜間睡不安穩還有一個很常見的生理原因,即因小寶寶腸胃發展尚未成熟,所以常會有腸絞痛出現,最易發生在6週大以上的寶寶身上,一直要到4個月大之後才會消失。

5.睡眠時間短而片段

原因是:

剛出生幾週的寶寶,睡眠頻率還沒有規律性,隨時都可能睡睡醒醒,另外,有些時候寶寶看似醒了,事實上他們是半夢半醒並沒有真正的醒來,約需到一個月大之後,一天之中才會有23個小時集中醒著的時間,而睡眠長度也可能拉長到34個小時一次,可是,每個寶寶的生理狀況都不同,有些小寶寶即使到了3個月大依舊呈現零散的睡眠時間,不一定能夠集中醒來幾小時,再集中睡上幾個小時。

6.其他,例如:只肯被抱著睡、很容易便便需要常換尿布……

原因是:

被抱著時小寶寶可以聽到媽媽的心跳、媽媽溫柔的聲音、聞到媽媽的味道,所以,有很多小寶寶喜歡被抱著睡的感覺,但是,抱著寶寶睡媽媽可能很快就會得媽媽手,而且寶寶也無法建立良好的睡眠模式,所以,美智保母認為,最好不要讓寶寶養成被抱著睡覺的習慣,否則日後要戒掉此習慣,反而更麻煩。

另外,出生一個月內的母乳寶寶,便便次數一天68次不等,如果加上尿濕,感覺上好像整天都在幫寶寶換尿布,所以,有些媽媽也覺得換尿布、清洗小屁屁多少會影響寶寶的睡眠,不過,這也是暫時性的生理狀況,通常寶寶3個月大後,腸胃道更加成熟,便便次數就會減少,時間也會慢慢固定,干擾睡眠的情況就會解除了。

為什麼寶寶沒辦法一覺到天亮?

上面所述的各種小寶寶睡眠問題,有絕大多數都是正常的生理發展,或者只是暫時的現象,只要家長多閱讀有關嬰幼兒的書籍或請教醫師,就會知道這些「睡眠問題」是必經的過程,所以,除非有太過異常的狀況,否則家長不需要將它視為「有問題」,而是合理的接受它,然後運用一些改善技巧,讓寶寶睡得更好。

因此,周怡宏醫師從睡眠生理發展的學理上分析,媽媽面對3個月之內寶寶的睡眠習慣,還不需要有類似對待大孩子的要求,例如要求白天一定要醒著玩遊戲、晚上睡覺、或是一躺下來很快就要能入睡等等,因為這並不是多數小寶寶做得到的事。

少焦慮、多記錄

針對寶寶無法一覺到天亮,美智保母表示,如果媽媽能夠提早洞察出嬰兒的需求,而且不要對小寶寶的一舉一動過於緊張及焦慮,寶寶睡眠問題發生的機率就會比較低。所以,有很多人認為感覺上專業保母帶的孩子,睡眠情況似乎比較穩定,原因就在於專業保母對於育兒已經很有經驗,少了摸索階段,例如知道穿太多寶寶很快就會熱醒、餵奶姿勢不對寶寶會脹氣等等,因為事前排除了問題,寶寶當然可以睡得比較安穩。

美智保母建議,新手父母可以利用記錄的方式,來注意寶寶喝奶、睡覺的週期,並將觀察到寶寶容易入睡的模式也記錄下來,一段時間後相信就比較能掌握孩子的習性。

寶寶生病了嗎?

有極多數的寶寶睡不好都是後天環境以及父母不當的期待所造成,並沒有病理上的問題,所以,家長可以先透過改善環境的方式來處理,看看是否能解決問題,但是如果方法都試過了,寶寶還是經常哭鬧或是睡不安穩,也可以再觀察寶寶是否有病理徵兆。

有少數小寶寶睡不好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腸胃問題,包括便秘、脹氣、腸絞痛。

便秘:如果寶寶超過23天都沒有排便,而且排便時便便很硬、排便困難,那麼很可能是有便秘問題。

脹氣:寶寶喝奶時經常會吸入空氣,所以也很容易產生脹氣。爸媽要分辨寶寶是否脹氣,可以觀察寶寶小肚子是否圓鼓鼓的,此時如果用手輕叩會有類似擊鼓聲,那麼幾乎可以確定是脹氣問題。

腸絞痛:4個月內的寶寶,如果經常固定在夜晚某個時間(最常在晚上10點到半夜)哭鬧不停,而且哭聲兇猛,四肢用力伸直,也很有可能是腸絞痛。

當家長發現寶寶有上述三種疾病的可能性,應先請小兒科醫師診斷,必要時需使用藥物治療。此外,本篇專家及網友媽媽們也提供了一些生活照護的技巧,可改善這些病理性的問題,以下將有詳細的報導。

腸胃問題改善小秘方

如何改善小寶寶便秘?

1.喝配方奶寶寶要先確認牛奶沖泡濃度是否正確,以及平時可讓寶寶多喝一些開水來避免便秘。

2.按摩寶寶的肚子,增加腸胃的蠕動,按摩力量要讓肚皮約下凹一公分才有效。

3.盡可能多餵母奶,減少配方奶哺餵。

4.詢問醫師意見後,配方奶寶寶可考慮更換奶粉品牌。

如何改善脹氣?

1.使用成份天然的薄荷油或消脹膏,來按摩寶寶的腹部,幫助寶寶放屁。

2.喝完奶後,把寶寶抱直拍背,讓寶寶打嗝。

3.學習正確的餵奶方式,減少寶寶喝奶時吸入過多空氣。

4.選擇合適的奶嘴頭,孔如果太大容易吸入較多空氣,太小也會因太用力吸奶而吸入過多空氣。

如何改善腸絞痛?

1.讓孩子橫趴在大人前臂上輕柔拍背,或揉揉肚子。

2.幫寶寶洗個澡。

3.幫寶寶按摩,協助他放鬆。

4.將寶寶直立抱起來做肌膚接觸,這樣能讓他感覺比較舒服。

5.45個月後絕大部分的寶寶自然就好了

 

睡眠習慣應該及早訓練

雖然小寶寶睡眠生理時鐘尚未建立,不過,周怡宏醫師表示,家長可以從寶寶出生後就開始進行良好睡眠習慣的養成計劃。

越早建立寶寶睡眠韻律,媽媽就可以早日脫離睡不飽的苦海,但如果家長沒有及時訓練,那麼寶寶可能會拖比較久才會出現規律的睡眠習慣,甚至較大之後的孩子仍會產生其他的睡眠困擾,這就像刷牙習慣的養成,如果一開始就沒有建立寶寶正確的刷牙習慣,等到較大之後才要孩子去做改變是不容易的事。

 

寶寶睡得好 健康又聰明

周怡宏醫師表示,嬰兒在睡眠中能夠恢復消耗的體力,就像把用完的電池再次充電一樣,而與人體生長所需最有關係的生長激素,尤其是在睡眠沈睡階段時分泌最多,睡眠時所釋出的生長激素較清醒時高達三倍或以上,因為有了睡眠中提供的足夠生長激素,才能促進神經系統和腦部發育,寶寶也才能健康地成長。

此外,睡眠也能加強釋放肌肉生長與修復的主要激素,此生長激素能幫助嬰幼兒燃燒脂肪並轉化成肌肉能量、幫助身體強化韌帶與肌腱、加強蛋白質合成等,因此,睡眠與寶寶的發育成長及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所以,如果寶寶長期睡不好,生長發育就會受影響,甚至國外的研究也指出,睡眠不足的嬰兒,專注和集中力都會比較差。此外,寶寶的免疫力也可能因而下降,生病的機會也會增加。

不是寶寶有問題,是爸媽受不了!

很多時候爸媽反應寶寶有睡眠問題或是寶寶不肯在半夜睡覺,其實,這些感受都是因為爸媽本身受不了這種沒有章法的睡眠方式。

因為大人只要二、三天睡不好,就會出現失眠、焦慮、煩躁的問題,但是小寶寶往往要到45個月之後才會拉長夜晚睡覺的時間,幾個月下來,爸媽因長期睡不好,身體和心理都承受很大壓力,不過,幸好時間是可以改善一切的,只要爸媽能依循訓練寶寶睡眠的方法,相信總有一天您和寶寶都能夠一夜好眠。

 

如何培養寶寶的睡眠習慣?

利用光線給予日夜變化:白天時可以多和寶寶互動,並保持自然明亮的光線及聲音,午睡時也不需要將光線調得非常暗,而晚上睡覺時則保持昏暗環境,即使寶寶在半夜醒來,也要保持安靜及昏暗,使一切聲音、活動減到最低。

 

改掉錯誤的哄睡習慣:當寶寶出現睡意時,就將他放在固定的小床並安撫他自行入睡,不要抱在手上等睡著了才放回床上。如果寶寶睡到一半突然醒來,如沒有明顯的哭鬧,家長只要在一旁輕聲安撫,不要立即將寶寶抱起來。

 

舒適的睡眠環境:一張柔軟適中又非常透氣的床墊、通風良好的空間、不要太冷或太熱、不要突然有巨大聲響,這些都可讓寶寶的睡眠品質加分。

 

改變和大人同睡的作法:周怡宏醫師表示,與母親同睡的嬰兒容易因為擁擠、悶熱以及餵奶等情況而睡不好,有不少的研究認為,母嬰同睡是引起睡眠障礙的原因之一,建議將孩子的床靠擺在大床邊,餵奶時方便,又不至於彼此干擾。

 

可以播放輕柔的音樂:美智保母建議,對於那些特別怕吵的寶寶,可以在房內播放水晶音樂或鋼琴輕音樂,減少外面聲音的干擾,如此可讓寶寶覺得放鬆、睡得更好。

 

固定的睡眠儀式:周怡宏醫師提出以下一些建議方法,媽媽可以視個人需求調整項目,但是每次睡覺前(尤其是晚上),一定要依照你家寶寶固定的睡眠儀式,使寶寶產生習慣性。

選擇你跟寶寶習慣的睡眠儀式,並在每天睡前持續做:

睡前散步 睡前洗澡 睡前全身按摩 給予陪伴心愛物 睡前換上睡衣 帶到固定的睡覺房間 關暗燈光並打開小燈 有睡意但未睡著就把寶寶放在床上 陪伴在旁但不抱撫 睡前講故事 睡前唱首歌 睡前聽柔和樂曲

 

媽媽應維持平和的情緒:美智保母表示,即使是小小孩也可以查覺大人的情緒或語調,所以,平時照顧寶寶時,說話頻率略放慢、動作輕柔,寶寶醒來時多和他說話,都會讓寶寶覺得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孩子通常也睡得比較安穩。

 

順應寶寶的生理時鐘:如果寶寶真的不想睡,媽媽也不需要太勉強,因為安撫半天如果最後寶寶還是不睡,媽媽反而更累,所以,順應小寶寶的生理時鐘,當他想睡時讓他睡飽些,當他不想睡時就好好陪他玩一會兒。

 

增加白天運動量:小小孩的運動指的是被動式的運動,也就是媽媽可以幫寶寶在白天多活動肢體;另外,寶寶醒著時多帶他四處看看,因為眼睛能幫小寶寶消耗1/4的能量,所以,白天增加視覺刺激也有幫助。

 

BabyHome媽咪網友經驗分享

因為寶寶有時會被他自己的小手抖動給嚇醒,所以,白天看得到的時候會讓他趴睡,這樣至少他白天會睡得比較安穩。

我覺得這是孩子必經的過程,大人總是要多忍耐,而且白天非要他醒著一直玩也是很困難的,所以,乾脆不要勉強他,大人找時間能睡就睡。

寶寶每次洗完澡後,我會幫他做510分鐘的嬰兒按摩,效果很不錯喔!可以讓他情緒更安穩,睡得更香。

我都習慣在晚上8點至8點半之間幫他洗澡,然後再讓他聽一會兒音樂,並餵他喝完牛奶後,關掉所有大燈,安靜陪他一會兒,寶寶慢慢地就睡著了。

剛開始一直覺得寶寶這樣的睡眠習慣很不行,於是試了一堆方法,不知是否沒做對,結果好像成效也不大,最後是寶寶四個月大之後,自己就調整成晚上可以長時間入睡的習慣。

我們家隔音效果很不好,寶寶半夜一哭就會吵到其他家人,因為怕他哭,我隨時神經緊繃,真的是痛苦的要命。不過後來知道很多媽媽都和我有相同的困境,就覺得自己不是最倒楣的那一個,所以,希望寶寶再大一點,一切問題就會改善了。

文章標籤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 【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

    家長們可知道家中的小孩,一年要長高幾公分,才算正常?小兒體重管理主任陳永綺指出,除了甫出生兩個月內與青春期階段,孩童的生長速度較快外,一般來說,小孩子每年要長高四到六公分,才算正常,因而呼籲家長,因小孩三歲過後,較少因預防接種帶到醫院來,家長應多注意幼童三歲以後的身高發展。

    陳永綺指出,門診曾接獲一名小五的男童,身高只有一百三十公分,跟其他同年齡孩童身高比,身高差了將近十公分。醫師進一步檢視孩童的身高紀錄發現,小男孩從小學三年級起,一整年都沒長高,四年級也僅長兩公分,兩年內未明顯長大,也讓他遠比其他同學的身高整整少十公分。

醫師確診發現,原來小男童是患有過敏體質,日常所攝取的營養,都在應付過敏體質造成的不適,並沒有多餘、充分的營養,足以讓他長高,導致出現兩年沒長大的情形,所幸個案在青春期前發現,仍有機會多少挽救已遠落後他人的身高差距。


    醫師陳永綺進而補充,一般來說,除了甫出生兩個月內,小孩平均每個月會長十公分,與青春期階段每年長十公分外,其餘時間,小孩每年要長四到六公分,才算正常,因而呼籲家長,應每年注意幼童的身高情形,若發現生長速度緩慢,盡快就醫確診。


    同樣是愛吃甜食,為什麼會出現小胖子與小瘦子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體重差距?小兒體重管理主任陳永綺指出,吸收與消耗量是造成孩童吃成小胖子或小瘦子的原因。


一樣是愛吃甜食、高熱量速食、喝含糖飲料,有小朋友吃成個小胖子,面臨體重過重或肥胖問題,卻也有小朋友因胃口不大,三餐以外吃甜食,導致正餐吃不下,而越吃越瘦。相同的飲食型態,為何出現兩種迥然不同的體重結果?


     陳永綺解釋,原因就出在孩子的吸收力與消耗量不同,對吸收好的小朋友來說,再加上都未活動消耗熱量,就可能出現大胖子,而瘦小的小朋友因吸收差,若消耗量大,就可能吃成「山比巴」(瘦子)。

陳永綺補充,除了先天遺傳與新陳代謝上的特殊疾病,臨床觀察發現,多數體重偏輕的學童,都是因偏食,即零食點心吃得比五穀根莖、魚肉豆蛋奶等蛋白質主食還多所致。

    也因孩童營養不良、體重過輕,容易有貧血、情緒障礙、免疫力下降、易感冒與影響生長發育等情形,醫師因而呼籲家長,平常應多關心孩子的飲食型態,對體重過輕的小孩來說,因胃口較小,建議三餐正常外,點心時間可補充牛奶、豆類、優酪乳、水果等食物,但吃點心時間與份量以不影響正餐為原則,避免吃甜食、含糖飲料、薯條炸雞等油炸速食;對有體重過重的小朋友,則應要求節制。

 
文章標籤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得好不好 嬰兒時期就知道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8日專電)美國「小兒科期刊」(Pediatrics)刊登最新醫學研究指出,嬰兒時期有睡眠障礙的寶寶,到了幼年時期常常也還是一樣會睡不好。

最新1期小兒科期刊刊登辛辛那提市兒童醫院醫學中心(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最新醫學研究報告指出,小寶寶的睡眠障礙問題,並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失,而會持續存在。

研究人員針對250名母親進行訪查,了解她們的孩子分別在6個月、1歲、2歲以及3歲時期的睡眠習慣,調查寶寶們是否有惡夢、驚醒、睡不著或不願獨自睡覺等睡眠障礙問題。

統計結果顯示,如果小寶寶出生之後都沒有睡眠問題,長大之後才出現睡眠問題的機率並不高;而在有睡眠障礙的寶寶當中,每100名孩子大約會有21人到35人的睡眠障礙會隨著年齡增長繼續存在。

主持這項研究的兒童心理學家拜爾斯(Kelly Byars)指出,很多人都以為小嬰兒如果有睡眠問題,長大一點就會自動好了,但研究顯示實際上的狀況並非如此。

研究人員也發現,嬰幼兒的睡眠障礙會隨著年齡而有變化。

舉例來說,在孩子不滿2歲時,最常見的睡眠問題是睡不著以及睡不穩。但到了3歲的時候,最常見的睡眠問題則是惡夢以及不愛睡覺。

拜爾斯表示,睡眠問題可能對小朋友的情緒、注意力、學習與發展能力產生影響,也會連帶影響父母的睡眠品質。

文章標籤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腸胃型感冒不是感冒?》腸胃型感冒先餓兩餐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報導】 | 台灣新生報 

病毒性腸胃炎常被稱為「腸胃型流感」,一旦得到病毒性腸胃炎,該怎麼辦?馬偕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詹欣隆建議,患者身體若沒有其他疾病,可以禁食兩餐,症狀就會逐漸減緩。如果是老人、小孩族群無法空腹太久,可以暫時以靜脈輸液補充營養,重點是讓腸胃休息一下,否則持續吃東西,症狀很難停歇。

詹欣隆醫師表示,病毒性腸胃炎主要是因病毒侵襲胃黏膜引起各種症狀,並非飲食所造成。患者可能噁心、想吐、拉肚子,甚至可能上吐下瀉。除了A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像腸病毒、諾羅病毒、腺病毒、輪狀病毒等也都可能造成病毒性腸胃炎。免疫力差的人特別容易感染流感、病毒性腸胃炎等疾病。

美國疾病管制局(CDC)資料顯示,當親密接觸病毒感染患者,可能就會感染到病毒,如果吃到受病毒汙染的食物、飲水,也可能罹病。

美國疾病管制局建議,想預防病毒性腸胃炎,最好勤洗手,也可使用家居含氯漂白清潔劑清潔環境。另外,髒衣服也要清洗乾淨,如果懷疑食物、飲水受病毒汙染,就不要吃這些食物、飲水,以免感染病毒。

 
文章標籤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夜咳 吃蜂蜜可緩解

台灣新生報

     以色列最新研究發現,一歲以上小朋友若因一般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現夜咳症狀,可讓小孩在睡覺前吃一、兩匙蜂蜜,或可幫助舒緩夜咳。

以色列克拉里特健康照護組織兒童社區門診照護中心主任赫曼‧阿維納‧柯漢為研究作者。他表示,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症狀多半會自己慢慢好轉。不過家長通常希望趕快積極治療,讓小孩咳嗽快快好起來,所以會去使用一些止咳成藥,抑制咳嗽症狀。但這很可能讓孩子服用過量止咳成藥,因而造成危險。柯漢表示,研究發現對一歲以上幼童而言,蜂蜜可拿來止咳,且這種方法安全又有效。

 
文章標籤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葡眾原味餐包〈粉末狀〉--補足五大營養素、12杯牛奶鈣質

 

餐包 
產品名稱葡眾餐包〈粉末狀〉

產品規格:15克×30包/盒

一般價1,300

價 格1,134 元
葡眾餐包營養成分

大豆蛋白、花粉、蓮子、人蔘、靈芝、紅棗、燕麥、甘草、草莓。

葡眾餐包產品說明

由天然大豆等植物性蛋白質外加多種草本植物複方組成,能提供人體新陳代謝、補充營養、成長發育、恢復體力所需的均衡營養,適合所有年齡層的營養需求,保持一天的健康活力。

發育中的小朋友可搭配當早餐使用,提供人體所需的五大營養素有 醣類、脂肪 、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來補足三餐攝取不均衡的營養。

 建議攝取量:每日兩包。
食用方法:每包以 150cc 的溫水沖泡食用。

葡眾餐包內容

鈣:補充鈣質,腳不會抽筋〈懷孕中孕媽咪最需要補充〉及預防產後骨質疏鬆,而小朋友吃可幫助骨骼及牙齒健康鐵:補血蛋白質:蛋白質是從蛋豆魚肉類中吸取要均衡營養〈晡乳者更需要大量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也是從多種食物取得,所以才會建議一天要吃五榖囃量蔬菜+水果〈餐包內已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

葡眾餐包含豐富營養素人體五大營養攝取蛋白質〈晡乳者大量攝取可以補充體力奶量補給〉裡面人參囃質跟重金屬用生物科技完全去除所以不會造成退奶.餐包可以增加母奶醣類、維生素+礦物質〈一天必須攝取50幾種蔬果食物才能得到營養,餐包可合成營養素補充〉也可以補充鈣質〈晡乳者或剛生產完流失大量鈣質,沒有補充會骨質疏鬆,鈣質流失的快必須長期補充〉燕麥〈豐富B群讓你比較不會勞累〉

0960-586-382

LINE 0960-586-382

 

文章標籤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年期不適症擾人 多吃百合有助改善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更年期常引起各種不適症,總是困擾著婦女。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楊淑媚表示,令人想抓狂的婦女更年期常出現皮膚乾巴巴、會怕熱、容易口乾又愛喝冷飲、常失眠和頭暈、手足心熱熱的、有盜汗的情形發生,諸如此類症狀適合用滋陰藥百合來調理身子。

百合具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潤肺止咳等作用,適合用來改善失眠多夢、精神恍惚、肺熱咳嗽、肺病吐血、虛煩驚悸、神經衰弱、腳氣浮腫等病症。

中國大陸大部分地區都看得到百合,細葉百合多分布在中國華北各地,麝香百合則多半分布於中國貴州、廣東等地區。

楊淑媚醫師指出,百合可以做成百合粥,需準備百合粉50克、白米60克,做法很簡單,先把百合、白米分別淘洗乾淨,然後放入鍋內,加水用小火煨煮,等到百合、白米熟爛時,加入適量的糖即可食用,適合用於中老年人、病後身體虛弱且有心煩失眠、低熱易怒者。

不過,使用百合也有一些禁忌存在,像是風寒咳嗽者(有咳嗽、痰白、喉嚨不痛等症狀)不可以吃太多,其他包括脾胃虛寒者、大便腹瀉者也不能多吃。

文章標籤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糞便潛血檢查 腸癌偵測率96%

自由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不少民眾仍有檢驗大便篩檢大腸直腸癌「不太準」的刻板印象,國內最新研究卻發現,新式的免疫法糞便潛血篩檢,腸癌偵測準確率高達96%,但國內的中壯年民眾的篩檢率卻低到只有22%。醫師認為,腸癌發生人數高居各項癌症之冠,若能全民篩檢,將可使發生率與死亡率大幅下降。

台灣每年新增1萬1000名大腸直腸癌患者,死亡率則是十大癌症第三位。台大醫院團隊針對2800名受檢者研究,近400名篩檢為陽性個案中,有160人有大腸病灶(息肉、出血、癌症等),並有28人罹患腸癌,27人被偵測出來,偵測率高達96%。論文日前發表在知名期刊CMAJ期刊,備受矚目。

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李宜家指出,不少民眾與醫師都有糞便潛血檢查不準的刻板印象,其實是源自舊式的化學法篩檢準確率低,且連吃根豬血糕、菠菜都會被篩檢成陽性,引發虛驚,但近年早已汰換成精準的免疫法,這項研究也證實了其篩檢效率真的很高。

台大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邱瀚模指出,糞便潛血檢查陽性患者應進行全大腸鏡檢查,除確認是否罹癌可及早治療,還能提前偵測是否有息肉或癌前病變,切除即可預防癌症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民眾不把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當成一回事。國健局資料顯示,國人不只驗糞便比率過低,竟有高達37%陽性個案,沒有到醫院接受大腸鏡確診。

李宜家指出,不少人以為是痔瘡而不以為意,這完全是錯誤觀念。最近有一名中年台商在例行健檢篩出陽性後,竟拖了2、3年後才就醫,已是需開刀切除的晚期腸癌。

國健局副局長孔憲蘭說,國健局去年起提供50到69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可多加利用。

文章標籤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葡眾百克斯 抽菸.偏頭痛.常說話.鼻子過敏.常吸油煙者的必備保養品

 

葡眾百克斯產品特色:呼吸系統的捍衛者

滋養呼吸系統、預防感冒、氣喘、鼻炎、鼻子過敏

針對處於空氣品質不良的都會人所設計的百克斯,含有珍貴的冬蟲夏草及黨蔘、黑棗,再配合甘草、菊花等營養,是現代人生活之必備良伴。

成份:黨蔘、冬蟲夏草、黑棗、薄荷、甘草、菊花

對產品特色歡迎詢問:0960-586-382

 

文章標籤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長期鼻塞以為感冒 17歲男罹「鼻咽癌」

TVBS新聞

大男孩戴著口罩,才17、18歲活繃亂跳的年紀,去年11月開始出現鼻塞症狀,原本以為只是普通感冒,但怎麼治療都治不好,進一步檢查,才發現竟然是鼻咽癌。患者:「(聽到是鼻咽癌)滿難過的。」記者:「有嚇到是不是?」患者:「對啊。」患者母親:「流鼻水啊,耳鳴、頭痛這些症狀,剛開始都以為是小感冒。」

而且後來腫瘤持續增大,鼻塞問題愈來愈嚴重,醫生拿出照片比對,經過2個月放射治療,原本喉嚨裡多出來的一塊,已經完全消失,只是這位大男孩平常愛打籃球,不抽菸也不喝酒,更沒有家族病史,而且鼻咽癌一般都是發生在40到50歲的中年人,怎麼會年紀輕輕就罹癌?

壢新醫院醫師鍾道生:「到目前還是原因不明,最常見的包括遺傳因素,還有就是EB病毒的感染,再來就是一些生活上的習慣,像抽菸或是吃醃製類的食物。」

醫師也提醒早期鼻咽癌治癒率有8到9成,如果鼻子或頸部出現腫塊或是不明原因,出現流鼻血、耳鳴等症狀,超過2週都沒有改善,最好盡快到醫院檢查。

新品上架 快來逛逛我的店鋪

文章標籤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