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健康資訊 (34)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四大類+乳製品 孩子整天好活力

 

聯合報/記者施靜茹/報導】

「開學了,早上要吃早餐再上學喔!」不少家長這周最常講這句話。要提醒暑假閒散兩個月的孩子,回到正常生活作息軌道,其中重要指標就是:「吃早餐!」但早餐不是有吃就好,吃錯食物,可能影響孩子的學習力,元氣今天教你怎麼吃出一天的活力。

「昨晚吃太多了,吃不下啦! 」
「啊!睡過頭了,來不及吃了。」這不曉得是孩子的藉口,或真如此。
當家長使出「帶到學校再吃」招式應對,「老師說,早餐不能帶到學校吃,怕製造垃圾耶!」孩子再一記回馬槍。

趕著上學 別光喝杯牛奶

「這種狀況很常見。」台灣營養基金會執行長吳映蓉說,以他13歲兒子為例,兒子常說吃不下早餐,但能接受牛奶沖麥米脆片,裡頭還有各種水果口味,又有五榖全麥的營養,熱量也夠,對必須短時間吃完早餐的孩子來說,會比只喝一杯牛奶就匆忙上路來得好。一般小學需在7點50分、國高中需在7點30分前到校。吳映蓉估算,孩子若要睡飽一點,吃早餐約只有20到30分鐘。所以許多家庭一大早有如戰場般忙碌,家長使出三頭六臂,快速變化出一頓孩子吃得下的早餐。

全穀飲食 B群補充精力

營養專家總是苦口婆心地說,早餐是一天活力的來源。小孩上課或在校園活蹦亂跳,需要體力和熱量。沒吃早餐,血糖低,會頭昏昏、腦鈍鈍,注意力差、反應遲緩,影響學習效果。現代營養指南建議,三餐中最好有兩餐全穀飲食。吳映蓉說,全穀含維生素B群,有助提高代謝率和精力,若在早餐就吸收,當然就有充滿活力的一天。

四類俱全 其實沒那麼難

美國設計的「新健康飲食標誌」,以「我的餐盤」概念出發,餐盤中的四個不等份為蔬菜、水果、穀類和蛋白質,餐盤右上角的小圓圈,則是乳製品。但怎樣才能變出蔬菜、水果、全穀和蛋白質各占1/4的營養早餐呢?「不難。」吳映蓉舉例,像麥片、全麥麵包、玉米,都是全穀;水煮蛋、荷包蛋是蛋白質;香甜水果小孩難抗拒;蔬菜可選擇番茄或剁碎蔬菜,小孩較不會排斥。吳映蓉的拿手早餐是,土司裡,夾了蛋、蔬果沙拉、再淋上優格和蜂蜜。怕小孩吃膩,她就再變化形狀,像把土司切成條狀,營造新鮮感。

自製飯糰 有蔬有肉有魚

老是吃西式早餐,吳映蓉也會換換中式早餐,但不會是高鹽的醬瓜配稀飯。她15歲的女兒愛吃飯糰,吳映蓉就把菠菜剁碎,拌在飯裡,做成豆皮或海苔壽司,裡面還放鮪魚罐頭的鮪魚及玉米,女兒愛吃,老媽開心。董氏基金會食品營養組主任許惠玉也有其「招牌飯糰」,她把前一晚晚餐吃剩的菜,再加一點新鮮食材,如青江菜、四季豆、炒豆干、肉末等切碎,包進飯裡,兒子也吃得高興。

 

全文網址: 四大類+乳製品 孩子整天好活力 - 孩子的飲食 - 親子寶貝 - udn健康醫藥 http://mag.udn.com/mag/life/storypage.jsp?f_ART_ID=410147#ixzz267s8TMXA
Power By udn.com
文章標籤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生物科技製造的奇蹟

 

摘自──科技‧生命‧希望

 

                                                  作者──陳勁初許勝傑陳炎鍊陳憶萱

 身體組織的基本物質「蛋白質,氨基酸」

大豆培養之「生技營養品」,是目前中國治療癌症不可或缺之物,大豆的有效成分能夠促進身體的活性化,提高自動調節機能及免疫機能,不僅是癌症、成人病,對於心臟病、胃潰瘍、風濕等慢性病也具卓效。

提到大豆的營養質,在此要說明的就是蛋白質。身體除去水分之後,三分之一以上是蛋白質 (「第一必要的」物質 ),包括肌肉、心臟、胃、腸等臟器;骨骼、血液及毛髮等形成;以及荷爾蒙、消化酵素,及腦或神經等,其主要成分都是蛋白質;因此可以說,人體幾乎是由蛋白質所構成的細胞結合而成的。對身體如此重要的蛋白質,到底是如何形成的 ?

其實動物性食品,如:肉、魚、貝類、蛋、牛奶等,主要成分為蛋白質,植物性則是大豆、味、豆腐等大豆製品,含有較多的蛋白質,攝入這些食品後,當然不可能就將其當成身體的蛋白質來加以利用。蛋白質在進入胃與腸,經過酵素作用後,最後分解為氨基酸,由腸管吸收,氨基酸由血管送到各組織,再合成,成為各組織的蛋白質及內分泌物。因此,一旦氨基酸不足,當然蛋白質與內分泌物的合成就會變得不順暢,結果容易引起疲勞,罹患疾病。

蛋白質經由食物攝入體內後,於消化器官中消化,分解為氨基酸這種構成分質而為人體所吸收。氨基酸約有二十種,在這二十種當中,大多數是在體內合成的,但是仍有八種氨基酸,必須藉由攝取蛋白源食物而進入人體內,因此稱之為必需氨基酸,從獲取必需氨基酸的層面來說,大豆的氨基酸組成是比較理想的,不過大豆蛋白還是有一個缺點,就是消化吸收不良,自古以來人類就具有這方面的經驗,因此使大豆加工製成豆腐,或將大豆發酵作成味噌、醬油,才能夠促進氨基酸的吸收,當然也活用氨基酸的味道。

內分泌物質是指與糖尿病關係密切的胰島素,以及和甲狀腺有關的甲狀腺素等荷爾蒙,還有神經傳達物質,亦即副腎髓質荷爾蒙的腎上腺素等,這些以及酵素等,都由氨基酸所合成。目前所知人體必要的氨基酸更有二十種,這些又可分為兩大類。

一類是經由體內醣類或脂肪,利用變化過程的物質製造出來,另外一類,則藉每日的飲食攝取到一定量的氨基酸,因為體內無法合成。

人類的必需氨基酸一共有八種,有蘇氨酸、纈氨酸、白氨酸、異白氨酸、賴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甲硫氨酸,最重要的是要均衡的攝取這八種氨基酸,如果有一種攝取不足,那麼就算其他的必需氨基酸量再多,營養效果也會被抑制

      此外,構成我們的血和肉的基酸,也和體內的生理機能有密切的關聯,如果攝取的蛋白質不足,或必要量的氨基酸無法供給,則身體各處就會產生意想不到的缺陷,而且幼兒期若蛋白質過度的缺乏,會影響智能的發育,不僅是幼兒期,即使在腦部成形之後,蛋白質仍有莫大的影響力。

腎上腺素、乙膽鹼、多巴都是以基酸為原料製造出來的,因此,一旦必需氨基酸不足,神經傳導物質也會缺乏,使來自於腦的指令中斷,引起重大疾病。成為以上生理、藥理作用的集大成者之蛋白質、氨基酸,對於如下的症狀有效:貧血、低血壓、瘦、過瘦、美肌、健腦、陽萎、精力衰退、高血壓、糖尿病、心臟病、肝臟病、腎臟病、胃腸病、過敏、過敏體質、婦女病、更年期障礙、畏寒症、抑制老化。

而植物性蛋白質與動物性蛋白質的差異,筆者的見解是「前者為靜,後者為動」,同樣是動物性蛋白質,如前面食性項口所敘述的,牛奶、蛋、肉等實熱性 ( 陽性較強)

在各種類的氨基酸之中,對高血壓有效的是牛磺酸 ( 胱氨酸的體內氧化物 )硫氨酸、酪氨酸、谷氨酸等。牛磺酸、甲硫氨酸會作用於腦的中樞,抑制在興奮狀態下,末梢自律神經的神經傳達物質腎上腺素之分泌,使血壓下降。酪氨酸則是在腦能夠使血壓朝下降方向發揮作片用的腎上腺素之前驅物質。谷氨酸測定當末梢血壓土升時,將上升狀況傳達於腦的中樞,使得血壓下降的機能順暢發揮作用的物質。

對於肝功能衰退最具效果的是精氨酸。一般來說,如果沒有供給身體各處營養份,那麼一旦肝功能衰退時,就容易出現疲倦、肌膚色澤不良、全身有倦怠感的現象,此外,像氨等毒物在肝臟無法處理殆盡,積存於體內,也是原因之一,能夠使氨轉換為毒性較低的尿素之尿素循環,在肝臟內順暢運轉的重要作用者,即是精氨酸,因此,精氮酸不足時,氨的解毒不暢,積存於肝臟內,會損害肝臟,最後會進入血液中循環,造成高氨血症。此外,這個精氨酸與免疫這種生物體防禦構造有關,可期待其具有抗癌性。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兒童用藥3常識

  • 作者:黃瑽寧

 

藥一定是一天四包,三餐睡前吃嗎?

藥粉還是藥水好?如何服藥?看藥單有什麼祕訣?

《親子天下》邀請資深小兒科醫師黃瑽寧撰稿,

教父母聰明看病吃藥,養出活力十足的健康小孩。

從事小兒科醫療工作八年,我發現台灣有很多家長對於兒童用藥的觀念仍有許多迷思。我打算分兩階段,在連續兩期專欄中與讀者分享一些兒童用藥的正確知識。這次我們先談談藥物本身的性質,下一回再討論兒童用藥的原則。

常識1 藥物分裝比混裝好

或許是中藥粉的投藥方式已深植人心,台灣過去兒童藥粉幾乎都是各種藥物磨好混在一起包裝,每次吃藥就整包和著開水吞服。事實上,這樣的藥物包裝是不正確的。

世界衛生組織(WHO)在兒童用藥的指引中提到:不同的藥,應該用不同的包裝,並標明不同的用法。一般醫師的處方藥物,並不是每種都要一天吃三次或四次。有些長效的藥物一天只要吃一次,甚至有些退燒藥只有發燒時才要吃,不需規律的服用。如果所有的藥物都混在一起,無法標示每種藥物的獨特服用方法,病人難免會吃錯藥,或者無法發揮藥物最大的效果。

藥物單獨分裝、標示服用方法,這一點在大醫院裡都做得到,目前許多診所也漸漸開始使用正確的藥物包裝法。藥物混裝,套一句電影《阿甘正傳》裡的名言:You never know what you're gonna get.(你永遠不知道你拿到什麼)!

常識2 藥水優於藥粉

您餵孩子吃過「早晚各四分之一顆」這種處方的藥物嗎?如果您曾經自己磨藥粉,就知道這是個多麼困難的「手藝」。就算有專人幫您磨好藥粉,讓孩子混著藥水一起喝,您看到小藥杯上還殘留著一些藥粉嗎?究竟您的孩子真正吃進去多少劑量,恐怕沒有人能回答。

除了藥物分量不均之外,磨藥粉潛藏著藥劑污染、影響效用等風險。過去就曾發生這樣的案例:在藥物磨粉過程中,兒童用藥沾染到成人降血糖藥物,導致病童服用後血糖劇降,變成植物人。

這幾年來,在兒科醫學會及民間的醫療監督團體努力之下,健保局已增加了兒童瓶裝藥水的給付。也就是說,基本上兒童用藥儘量使用藥水,已經是小兒醫界的共識,部分醫院也不再提供磨粉服務。

當然,有些藥物並沒有藥水的劑型,沒得選擇,只好開藥粉;另外有些孩子非常痛恨藥水,那也只好勉強使用藥粉。但除此之外,藥水還是比較正確的兒童用藥。

常識3 藥粉要在服用前才磨

醫學的發展一向是由成人所主導,兒童總是處於弱勢的角色。因此有些藥物因成本考量,沒有藥廠願意發展藥水的劑型,醫師不得已只好開立藥錠磨粉的處方。此時正確的做法是:家長應該帶著藥錠回家,到吃藥時間之前再予以磨粉。

馬偕醫院藥局常被人投訴抗議:藥師都不幫忙家長磨藥粉,服務不佳。對此,藥師們真的是啞巴吃黃蓮。事實上,衛生署早已明文建議兒童用藥不可在醫療院所內磨粉,因為這是不正確的做法。

若在醫院內將藥錠磨粉,除了可能污染到其他藥物,還有讓藥效衰退的不良後果。您大概不知道,從藥錠拆開被磨粉的那一剎那開始,藥品就開始變質;當藥物擺放到了第三天至第五天,藥效甚至可能降低至五○%。這樣的藥,還有效果嗎?

我建議,家長可以買個磨藥器(不到一百元),跟醫師說:「我的藥自己磨就好。」從醫院帶回原裝的藥錠,等孩子吃藥前再磨粉。

藥單怎麼看?

剛才我提到藥物分裝標示才是正確的做法。然而遺憾的是,一般診所可能基於成本考量,很難做到分裝標示的動作,通常還是以一張列印的藥單標示。

診所的藥單不只病人很難解讀,我自己拿到病人交給我的藥單,也常出現看不懂的狀況。藥單上每一行代表一種藥物,通常是英文(就算譯成中文也沒人看得懂);但這個藥物名稱可能是「商品名」,必須上網輸入名稱查詢後,才知道這種商品名代表的藥物學名是什麼。不同診所因為使用不同廠商的藥物,商品名也大大的不同,這就是為什麼我常看不懂藥單的原因。

查到藥物的學名之後,可以上英文或中文藥物查詢網站,進一步了解藥物的作用,以及可能的副作用。這些動作其實應該由醫院幫民眾做好的,可惜除了大醫院有這些服務之外,一般診所實在沒辦法做到,家長只好自力救濟。

除了藥名,接下來就是服用的劑量、頻率。如果是分裝的藥物,每一包應該標示得一清二楚;但如果是混裝的藥物,就只能根據醫師的指示服用。

最後必須很遺憾的告訴家長,少數的醫療院所因為藥物沒有獨立分裝,且磨粉混合,所以藥單上的藥名並無法真實呈現藥包裡的藥物。常常有些藥物混在藥粉裡,但藥單上並沒有列入,可能是忘記,或系統出錯沒有更改,這樣的狀況會讓病人在發生副作用時很難找到原因。因此,我還是建議家長,要尋找一間合格的兒科診所,第一步就是看他們的藥物是否單獨分裝、標示清楚,以藥水為主且沒有磨粉混藥!

★如何辨別類固醇或抗生素?

有些家長會想知道醫師的處方裡是否有類固醇或抗生素這兩種藥,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直接詢問醫師。如果忘記問,回家查看藥單可先從字尾-sone的藥名開始,這通常就是屬於類固醇類的藥物。

資料來源:http://parenting.cw.com.tw/blog/blogTopic.action?id=120&nid=985

文章標籤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採訪撰文╱施娟娟
諮詢╱台灣乳酸菌協會理事長暨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蔡英傑
台安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主治醫師 張雅婷
董氏基金會

益生菌的保健功效大家似乎都略有所聞,但準爸媽們可知道腸道內益生菌的多寡既反應了身體健康狀況,也會影響身體的免疫力,更重要的是:在正確的服用下,益生菌還能降低過敏疾病的產生!為什麼益生菌能預防過敏?準媽咪與寶寶又該如何服用呢?本文將一一告訴您。

原理篇

乳酸菌益生菌代表
台安醫院小兒過敏免疫風濕科醫師張雅婷指出,益生菌 (Probiotics),指的是可以促進腸道菌種平衡的物質或微生物,陽明大學生化暨分子生物研究所教授,同時也是台灣乳酸菌協會理事長的蔡英傑則表示,簡單地說,益生菌就是對健康有益的細菌,而乳酸菌可說是益生菌中的代表。乳酸菌指的是能夠代謝醣類,產生50%以上乳酸的一群細菌,其中比菲德氏菌產生的乳酸雖不到50%,但在習慣上仍將它列入乳酸菌家族當中。


乳酸菌活化腸道免疫系統
益生菌對人體的好處多多,而準爸媽們最關心的莫過於強化免疫防衛系統、改善過敏症狀這個功能。這個作用是如何發生的呢?蔡英傑教授指出,乳酸菌在嬰兒出生之後就會進駐到腸道中,並且訓練腸道的免疫系統,使之正常發展。而乳酸菌也會攻擊腸道中的壞菌,並不斷地刺激腸道免疫系統,使免疫系統處在高度戒備狀態。相關的科學研究也發現,補充好的乳酸菌可以加強人體免疫細胞的活性,例如巨噬細胞、自然殺手細胞以及T細胞。其中,T細胞就是影響人體是否容易產生過敏的重要因素!

益生菌可降低過敏發生率

張雅婷表示,益生菌的作用就在於幫助寶寶把免疫反應從Th2調整到Th1,因為益生菌是細菌,對身體而言是外來物,它能活化Th1的免疫反應(因為Th1負責攻擊外來的細菌)。蔡英傑教授也表示,益生菌能讓Th1與 Th2保持在適當的平衡點,一方面保持免疫的活性,一方面又不會引起過敏。這就是益生菌能改變過敏體質、降低過敏疾病發生的運作原理。 

保健守則篇

孕婦、嬰兒怎麼吃?
補充益生菌對於人體好處多多,而無論孕媽咪有無過敏體質或疾病,在懷孕時服用益生菌對自身以及寶寶都有助益。蔡英傑教授表示,對於原本沒有補充益生菌或喝優酪乳習慣的孕婦,他鼓勵至少從懷孕後期開始補充,因為母親的腸道健康與寶寶的腸道健康有很大的相關性。

張雅婷醫師表示,由於寶寶在一歲以後才能飲用優酪乳,在一歲之前,若寶寶有過敏體質的機率很高,而爸媽的經濟狀況也許可,可選擇粉劑或膠囊類型的益生菌產品。若是寶寶喝母乳,那麼媽咪本身補充益生菌就對寶寶有幫助,也可另行以少量擠出的母奶或開水沖泡益生菌菌粉,並以湯匙餵食。

而餵配方奶的寶寶,則可以少許奶水或是白開水沖泡,但千萬不要將菌粉沖泡在整瓶奶水中,否則一旦寶寶沒有喝完,就很難計算寶寶所吃的益生菌數量。

蔡英傑教授建議,每人每天應攝取30到50億以上的益生菌,才能達到保健功效,以優酪乳為例,他每天都會飲用兩瓶(一瓶約200cc~250cc)。蔡英傑表示,即便是吃下幾百億個益生菌,也只有少數體質較特殊者才會產生腹瀉反應。

飯後補充最好
另外,蔡英傑表示,補充乳酸菌最好的時機是飯後,因為吃飯後胃部的酸度較低,乳酸菌較能活著通過胃部而到達腸道。不過,如果菌種抗胃酸的能力夠強,也不見得非要飯後飲用不可,他個人只要想喝就喝,不會特別限制飲用時間。

結語:
益生菌對人體好處多多,尤其又對降低孕婦與寶寶過敏機率有所幫助,爸媽們可選擇對自己最經濟也最便利的方式來補充它! 

 

(詳文請見2006.11月號嬰兒與母親雜誌)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2011台北生技獎」近日頒佈,多家國內上市櫃生技廠榜上有名,中裕新藥、彥臣生技、台灣東洋、台耀化學、葡萄王生技都獲獎,其中彥臣生技獲得「研發創新獎」金獎,中裕新藥獲「技術移轉獎」銀獎,台灣東洋 (4105) 、台耀化學 (4746) 、葡萄王生技 (1707) 分別獲得「技術商品化獎」的金、銀、銅獎。
http://9999aaaa.aircamel.com.tw

服務專線:0960-586-382(黃小姐 )
台灣一律免運費喔

樟01.jpg  

99501.jpg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樣做,讓癌症消失       作者‧濟陽高穗

     歸納癌症形成的原因如下:

一、鹽分攝取過量 (造成礦物質不均衡)

     鹽分刺激胃壁→胃壁受損→黏膜破壞→滋生細菌(幽門螺旋桿菌,增加其活性及增殖力)→再破壞胃壁及黏膜→惡性循環

     黏膜破壞→過剩鹽分滲透到細胞中→破壞細胞內礦物質平衡(鈉鉀失衡,滲透壓失衡,造成細胞新陳代謝異常)→提高致癌風險。

二、檸檬酸循環障礙 (ATP活化才是關鍵)

      檸檬酸循環是指以醣分(碳水化合物)為主原料進行連續物質變化(新陳代謝),製造能量的反應過程。細胞即透過檸檬酸的反應,代謝掉許多物質,然後又變回檸檬酸的持續循環。

      檸檬酸循環過程會產生三磷酸腺苷(ATP)的能量物質,(ATP)對細胞的鉀鈉電解質平衡很重要,並使其進行能量產生及輸送。如果電解質失去平衡後,身體為要維持生存及新陳代謝,必須花費更大能量來達成能量輸送。

     長期的鉀鈉電解質失衡下,檸檬酸循環不暢,ATP不足,會破壞細胞內外的礦物質平衡,而引發癌症的風險。

三、活性氧(自由基)過盛 (身體氧化過度、身體酸化)

      活性氧是一種非常不穩定的物質,會氧化、傷害周圍細胞和物質,體內活性氧過多會增加癌症及生活習慣病的風險,加速老化、危害基因,更是致癌的一大原因。

      自由基增加會因紫外線、香菸、壓力、劇烈運動、飲酒過量、農藥、食品添加物、氧化食品(油、不新鮮食物…)、空氣及水質污染、環竟荷爾蒙…等各種因素,體內會產生多餘的活性氧,造成人體的傷害。

      活性氧具有毒性,但也是體內作為殺菌及擊退病原體的武器。

      人體具有多種可消除活性氧的酵素(酶或廣義的維生素群),可降低及消除活性氧的傷害程度,不過人過35歲後,酵素系統即會逐漸衰退而不足。

      要消除活性氧,就要增加各種「抗氧化物質」,尤其是多種顏色的疏果食用,多補充類黃酮、多酚類的抗氧化蔬果,尤其是增加新鮮及生食的機會。

四、動物性蛋白及油脂攝取過多(尤其是氧化油脂)

      攝取過多的動勿性油脂會增加體內膽固醇(LDL)低密度膽固醇。肝臟是製造膽固醇的工廠,而(LDL)就是將膽固醇搬運到體內各組織的載體,一旦(LDL)被活性氧給氧化了,就會形成動脈硬化的導火線。

      氧化的(LDL)使身體將其判定為有害物質,促使免疫系統的巨噬細胞聚集起來處理雜物,巨噬細胞吞食(LDL)及€膽固醇過量就會死亡沉積在血管壁上,形成「粥狀硬化」導致動脈硬化,引發心肌梗塞、腦梗塞等疾病。

      因此攝食過多動物性油脂會增加氧化(LDL)的工程,就會降低巨噬細胞及NK細胞等的免疫功能,增加致癌、癌症移轉及復發的風險。

      攝取過多的動物性蛋白質會增加身體酵素活性,也就是將蛋白質分解成氨基酸及再度合成蛋白質的過程過度活躍,而酵素活性越高,氨基酸越容易「配錯對」,因此,肝臟的解毒機能變得比較薄弱,並可能不易消除毒性物質,導致致癌風險的提高。

      肉食易使腸內壞菌(大腸桿菌、產氣莢膜芽胞梭菌)增生,提高罹患大腸癌風險,並因此產生「吲哚」和「氨」等有毒物質,並因此增加肝臟的解毒負擔,毒物會混在膽汁中被排泄至腸道,而腸道壞菌會分泌一些解開解毒酵素的物質,並產生此激大腸壁,增加癌症的風險。

      除了現代醫學的抗癌療法外,我們還有什麼可以做的:

癌症是新陳代謝異常造成的全身性疾病,即使切除了肉眼可見的腫瘤,也可能在別的地方復發!因此,我們不能因為一時的資訊錯誤及偏見,而錯失了治療的機會。

在經過現代醫療三大抗癌方式之後,不可避免的副作用還是可能降低食慾及免疫力;它們是患者體力和癌細胞的拉鋸戰。此時我們會建議患者:

多食用優格或補充益生菌來改善腸道內細菌平衡。

早上起來喝杯新鮮的抗氧化蔬果汁。

多食用菇蕈類菌絲體及蜂蜜…等。

增加植物性蛋白質的攝取(黃豆、納豆、豆腐等食品)。

增加礦物質、維生素、酵素等的攝取。

     通常長期使用抗癌劑數個月後,就會出現抗藥性(身體的習慣性),慢慢出現能夠承受抗癌劑的癌細胞,但一般在營養‧代謝不全的情況下,病患的食慾、免疫力長期低下,產生的併發症、副作用及危害生命的情況會更加嚴重。

     營養‧新陳代謝療法:注重體內營養製造與營養務質變化,以「提升營養素」、「新陳代謝正常化」為目標所進行的療法,即著重身體吃下食物後所造成的「體內系統改善」「免疫力提升」「代謝正常」,使癌細胞自動縮小、消失為目標,而吃什麼只是手段而已。

      治遼癌症的觀點,現代營養學所強調的「均衡攝取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質三大營養素」,這將使癌症更形惡化,而應該說明其質的來源,並增加酵素、礦物質、抗氧化物質等營養素,這才是正確的癌病療癒方式。

癌症飲食基本方針:

一、 習慣幾乎無鹽的飲食生活

二、限制動物性蛋白質、油脂的攝取

三、 習慣幾乎無鹽的飲食生活

四、攝取含胚芽、麩皮的穀物以及豆類食品

五、增加補充乳酸菌、海藻和菇蕈類

六、攝取蜂蜜、檸檬和啤酒酵母

七、食用橄欖油和芝麻油

八、喝良質好水,並且禁菸、禁酒

無論如何癌症飲食療法的成敗,就在於一開始的半年、一年中,希望患者能最少撐過此一期間,即使很不容易也最少要執行三個月。其方針如下:

一、習慣幾乎無鹽的飲食生活

雖然鈉是身體攝取礦物質不可或缺的,但在天然食品中的海藻、魚貝類就已充分包含身體所需的「鈉」了,所以我們是為營養身體細胞,而不是滿足口腹之慾,請努力執行。

二、限制動物性蛋白質、油脂的攝取

至少半年內禁吃牛肉、豬肉。救命飲食一書作著科林‧坎貝爾爾教授指出,動物性蛋白質是所有食物中致癌性最高的,何況現代養殖中添加的抗生素、生長激素,以及飼料農藥及化學物質等毒物殘留等。

雞肉要區無皮無油的部份,魚肉避免鮪魚、鰹魚等紅肉魚(含血紅素、肌紅素易氧化不適癌症患者),但冷水魚如鰈魚、比目魚、鱈魚、鮭魚則可以,鮭魚在產卵季時肉質呈紅色是蝦紅素的抗氧化物質有助抗癌。

另外,青背魚的沙丁魚、竹莢魚、秋刀魚、青花魚等,含有豐富的Ω-3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系的EPA、DHA。

每天可吃雞蛋一顆,限有機雞蛋為主,減少雞飼料內魚粉氧化物及抗生素、激素的致癌性。

三、大量攝取新鮮蔬菜和水果

要改善癌症,必須控制鹽分,同時注意攝取鉀。

新鮮蔬果中富含鉀、多酚的類黃酮、胡蘿蔔素、維生素C、葉綠素、葉酸、屬於抗氧化物質的硫化物。亦即蔬果具有抑制癌症的對抗活性氧的物質(植化素)。

新鮮蔬果中也含有各種高活性的酵素,可以幫助恢復體力、提高消化力及免疫力。

攝取大量的蔬果是癌症飲食療法的關鍵,建議患者每天至少喝500~2000 c.c現打的蔬果汁才合格。蔬果選擇當季當地的為主,並每天食用二顆檸檬才夠,或在蔬果汁中加入檸檬汁。

每天早餐可以大量蔬果汁來代替,或增加一些堅果類、全麥麵包等。

四、攝取含胚芽、麩皮的穀物以及豆類食品

多吃糙米和全麥麵包,攝取穀物的含胚芽成分,以及豆類食物。

穀物和麥含胚芽的部分,含有讓植物發芽的營養及酵素,餉維生素B群、抗氧化的木酚素、植酸,以及改善腸道環境的食物纖維等。另外可選擇各地瓜、芋頭、來搭配主食。在挑選蔬果、米和麥類時要注意選擇無農藥或至少低農藥品種。

大豆含有豐富的大豆異黃酮,是多酚的類黃酮素(植物性雌激素)。只要血液中的異黃酮素含量增加,就能抑制乳癌和攝護腺癌的效果。此外,異黃酮素對其他癌症也有很好的效果。

大豆和大豆製品(豆腐、豆漿、納豆、豆皮)的植物性蛋白質,是癌症患者很好的蛋白質來源,更是打造身體組織的珍貴素材。

五、增加補充乳酸菌、海藻和菇蕈類

這三樣食品都能夠提升人體免疫力, 是天然免疫的活化劑。

腸道內棲息約三百種以上、一百兆以上的細菌,好菌壞菌互搶地盤,中間菌則伺機偏向強勢菌來坐大,所以如何增加好菌的數量是抵擋外來病菌及抑制壞菌的重要保健食品。

壞菌大多討厭酸性環境,且不易繁殖,乳酸菌愈多,腸內環境酸性愈高,因此能抑制壞菌的繁殖和活動。乳酸菌本身的成份會刺激人體,分泌更多的抑菌素,及免疫功能的干擾素,讓NK細胞(自然殺手細胞)更形活化。所以,儘量增加腸道內的乳酸菌,所乳酸菌對防癌、制癌來說是很重要的事。

香菇或其他菇蕈類具有β- 葡聚醣的免疫活化物質,尤其是經過奈米科技處理的奈米分子β- 葡聚醣營養品,可以很快的增加淋巴球,提升免疫力。

海藻類也含有活化免疫力的「褐藻糖膠」,褐藻糖膠可以促進身體產生免疫物質介白素(Interleukin),也含豐富的食物纖維。

六、攝取蜂蜜、檸檬和啤酒酵母

自古蜂蜜就是滋補養生的優良食品,含有多種維生素、礦物質和寡糖,以及花粉,目錢已知蜂蜜及花粉都具能活化免疫力。建議每天食用蜂蜜約二大匙,可添加在蔬果汁中飲用。

檸檬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檸檬酸、多酚、鉀等許多有效成份,都是抑制癌症不可或缺的營養物質。

此外,啤酒酵母(有機業的三寶粉之一成份),也是癌症患者必須增加食用的營養產品,酵馬是介於蔬菜與食用之間的東西,因此沒有動物性蛋白的壞處,同時比植物性蛋白質更接近動物性構造,所以氨基酸較均衡。肉品的氨基酸雖較均衡且易於吸收,卻有著易導致癌病的問題。啤酒酵母可兼具兩者優點而滿足人體蛋白質的需要。

七、食用橄欖油和芝麻油

現代人的飲食生活中不缺乏多元不飽和脂肪酸的ω-6,但卻缺乏ω-3的脂肪酸,所以可多食用紫蘇油、荏胡麻油、亞麻仁油、魚油等。亞麻油酸是身體「必需脂肪酸」(身體無法自行合成,需靠外部食物獲取),如果身體缺乏亞麻油酸,會引起皮膚病,攝食過量也會發生問題。

我們建議可食用亞麻仁油、紫蘇油,但不可加熱使用造成氧化。可加熱的油建議是芝麻油、橄欖油,更好的是本國的苦茶油。

一般的麵包、薯條、加工起士、人造奶油、小點心中都含有大量反式脂肪酸,會增加LDL膽固醇,提高動脈硬化的危險,同時弱化巨噬細胞的活性,降低免疫功能。

八、喝良質好水,並且禁菸、禁酒

水是新陳代謝的補可或缺的重要元素,每天一定要獲取至少2000 c.c的純淨水,飲用自來水中的氯和氟,會增加身體的活性氧,尤其是癌症患者、老人及小孩。

同時要戒菸、戒酒,因為酒精會破壞消化管壁,提高食物中有害物質與致癌物質的吸收率,尤其對食道癌、咽喉癌患者來說,酒精更是一大致癌要素,也會造成酒精性肝傷害,防礙肝臟解毒和代謝功能。香菸更是癌症與生活習慣病的好夥伴,百害而無一利。

在飲食療法中,患者必須本身擁有補不依賴醫生的積極求生意志與信心,我一定會好轉。

上天給我一個重大的考驗,一定是要我重新做一個人,也一定會派人給我協助與鼓勵,度過此一有特殊意義的生命考驗與焠煉。

需量身訂作的營養素劑量搭配


不過在使用相關營養素需注意以下數點:
● 來源是否有污染:如重金屬污染、戴奧辛等。
● 是為合成或天然型式:這牽涉到治療過程療效,例如以Ω-3脂肪酸來說,合成型不但吸收少,且長期服用可能會有反效果。
● 劑量及種類是否足夠:例如若要治療過敏相關疾病,服用益生菌(Probiotics)數目及種類多寡是關鍵。
● 綜效會比單一配方來的有效:如以抗自由基之抗氧化劑來說,若能同時有維生素C、E、生物類黃酮、兒茶素、葡萄籽之前花青素等,絕對比單服一顆維生素C有效多了。
● 搭配種類及搭配劑量與治療效果息息相關:這就像是開藥治病一樣是需量身訂作(Tailored made)的。
● 注意與藥物之交互作用:如眾所周知的吃Ω-3之魚油或納豆激酶又同時併用Coumadin是有潛在出血之風險。

文章標籤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孕期出血的七大原因 / 不可忽視的警訊   

12-1  採訪撰文/翁昭鈺
諮詢/臺安醫院生殖醫學暨不孕症科主任 呂衍孟

懷孕初期多少有些著床性出血,但也可能是流產的先兆,而懷孕晚期的出血有可能是早產徵兆,
但胎盤早期剝離也可能導致胎死腹中。因此孕期出血的問題可大可小,更重要的是,不能自行評斷出血的嚴重性,若有出血狀況,無論多寡,立即求醫才是最安全的做法。

求醫不能等!

關心自己的出血狀況 儘速求醫

雖然大部分的孕婦都曾經歷孕期出血,不過其嚴重度可大可小,無論您正處於哪個孕期,有出血狀況都需進一步檢查,以免危及媽咪或胎兒的生命。臺安醫院生殖醫學暨不孕症科主任呂衍孟指出,懷孕初期有出血狀況時,第一步必須先進行內診,了解是否有構造上的問題,像是子宮頸息肉,第二步則必須進行超音波檢查,評估胎兒目前的狀況,而胎兒的狀況又可分為以下兩種。

有看到胚胎:代表胎兒目前正在子宮內穩定的成長。

沒有發現胚胎:則有可能是胚胎太小還照不到,此時醫生會建議過一星期再來照一次;也有可能是子宮外孕,甚或是流產了。

呂衍孟醫師強調,無論您的出血量多少,出血多少天,都需儘速給醫師檢查,而出血的顏色不一定會呈現鮮紅色,若有咖啡色、黑色的少量出血也都需留意。

出血的可能七大原因 一次剖析!

原因1:流產

根據定義,懷孕20週以前如果胎兒出來,稱為流產,若是20週之後,則稱為早產。根據呂衍孟醫師指出,約有50~70%的流產都是發生在第一孕期,且流產的人中,又有85%的機率會發生在月經快來的時候,因此有許多人懷孕流產而不自知,所以知道懷孕後又流產的約有10~15%。而流產的原因大致有以下三種:

染色體異常:約有50%的流產都是此原因。

胎盤構造不好:無法順利提供養分給胎兒成長。

習慣性流產:與媽咪個人的體質有關,一般定義需連續流產三次才算。

呂衍孟醫師表示,如果染色體異常、黃體素不足,或有糖尿病、甲狀腺疾病,都有可能造成流產。另一方面若媽咪本身的子宮構造異常,像是子宮頸閉鎖不全、雙子宮(每個腔室的空間都比單一子宮的腔室來得小,容易有流產或早產狀況)、雙角子宮、縱膈子宮等等問題,都是引起流產的可能原因,因此在準備懷孕之前,若子宮有異常問題必須先解決。

原因2:子宮外孕
子宮外孕是指胚胎著床的地方是在子宮以外,像是輸卵管、卵巢、腹腔、子宮頸、子宮角等等都有可能。要確認是否有子宮外孕,可驗血檢查β-hCG的濃度,指數大於10,代表有懷孕,如果小於10則沒有懷孕。呂衍孟醫師表示,正常懷孕時,β-hCG每兩天應上升2倍,hCG再刺激黃體產生黃體素,子宮為了讓胚胎能順利著床,子宮內膜會持續增厚,就像要砌一道牆一般,排好一排排的磚頭之後,必須再抹上水泥,才能形成一道堅固的圍牆,黃體素就是水泥,可以把磚頭穩固的黏合起來,有了穩固的子宮內膜,胚胎就可以安心的在其中長大。

如果β-hCG沒有每兩天到達兩倍的話則可能為子宮外孕。而子宮外孕造成陰道出血的主要原因,呂衍孟醫師解釋是因為胚胎著床在子宮以外的位置,血液及養份的供應不足,胚胎的成長不如預期,分泌的胎盤荷爾蒙hCG的量就不夠(沒有每兩天增加兩倍)。卵巢的黃體需要靠胎盤荷爾蒙來刺激,才會分泌出足夠的黃體素,胎盤荷爾蒙不足就會導致黃體素分泌不夠,而子宮內膜得不到足夠的黃體素的支援,就像一道牆只有磚頭而沒有足夠的水泥來黏合,磚頭就會剝落,所以子宮外孕才會導致陰道出血。呂衍孟醫師也提醒,子宮外孕時陰道的出血量可能很少,可能會伴隨有腹部疼痛的感覺,若沒有及早診斷出來,讓胚胎在輸卵管漸漸長大的話,輸卵管會承受不住而破裂,造成腹腔出血,可能會危及媽咪生命安全。另外如果β-hCG每兩天的數值是往下掉的話,則可能是流產。

原因3:葡萄胎
根據研究顯示,較易得到葡萄胎的高危險群有三種人,第一、是機率問題,每1,000~1,500個懷孕的婦女中會有一位,第二、20歲以下或40歲以上的低齡或高齡產婦,第三、曾經有病史的,再發機率較高。根據呂衍孟醫師表示,人體共有23對染色體,一套來自於爸爸,一套來自於媽媽,但若胚胎的染色體都來自於爸爸,會形成完全性葡萄胎,若又再多加上媽媽的,則形成部分性葡萄胎。這是一種不正常的懷孕,滋養層細胞異常增生,造成胎盤發育的太快,絨毛細胞水腫,因此形成像葡萄粒一樣充滿在子宮內,可藉由超音波觀察得知,其主要症狀為出血,少部分的人可能會嚴重害喜。

原因4:子宮頸息肉、糜爛
子宮頸息肉是生長在子宮頸上的小肉粒,子宮頸內管粘膜不斷增生堆積,向子宮頸外突出而形成息肉,大多屬於良性,形成原因不明,懷孕時很常見,可能是子宮內膜增生的結果。呂衍孟醫師表示,息肉的大小約0.5~4公分大,特別在性行為後可能造成出血,一般而言若已經懷孕只要先觀察就好,因為之後自然生產時,新生兒出生時會將息肉一起拉扯掉;且懷孕時若動手術切除息肉,有很小的可能會干擾到胚胎的穩定度。但若息肉已呈壞死,則必須儘快切除。而子宮頸糜爛則是指子宮頸的內頸腺狀上皮生長到子宮頸外口,由於腺狀上皮在肉眼下觀察有如爛爛的組織,所以名之為「子宮頸糜爛」,其實是正常組織,不需特別處理。臨床上大部分婦女沒有任何症狀,少部分人會有分泌物較多的情形,也少數人會在行房後出血,只要之後的抹片檢查正常,就無須擔心!

原因5:前置胎盤
一般懷孕胎盤是位於子宮腔前壁、後壁或頂部位置,而前置胎盤則是胎盤位置太低,覆蓋到子宮頸內口的位置,主要可分為以下三型:

子宮頸內口完全蓋住:全前置胎盤

蓋住一半內口:部分前置胎盤

邊緣性前置胎盤:只蓋到一點點內口

前置胎盤最常見的臨床表徵就是「無痛性出血」。呂衍孟醫師指出,有些人特別容易有前置胎盤的問題,像是年紀大的高齡產婦、多次懷孕、抽菸、多胞胎、曾經有病史、曾做過流產手術造成黏膜部分受傷,或是曾剖腹生產者。基本上若有前置胎盤的孕媽咪,可選擇胎兒足月時剖腹生產,不過產後止血需要依賴子宮收縮,但因為前置胎盤問題造成「子宮下段收縮不良」,因此有可能造成產後大出血,醫師在胎盤娩出後,需特別注意胎盤位置的止血,孕媽咪在產後也需特別注意子宮的收縮及惡露量。

原因6:胎盤早期剝離

胎盤和臍帶是胎兒與媽咪之間維繫生長、提供養分的重要橋梁,而胎盤早期剝離的發生機率,約75~226個孕婦中會有一個,高危險群集中於高齡產婦、患有子癇前症、抽菸、曾經有過胎盤早期剝離等等的人。而胎盤早期剝離顧名思義就是說,胎兒還沒出生,但是胎盤就開始剝離,導致無法順利提供養份、氧氣給胎兒,甚至可能造成胎死腹中、生長遲滯。呂衍孟醫師表示,胎盤早期剝離的主要症狀有出血、劇烈的子宮收縮、胎兒的心跳減緩,而且其徵兆和症狀的變異很大,胎死腹中的機率比起一般孕婦多了九倍,早產則多四倍,即使小孩出生,日後生長遲滯的機會比起一般正常小孩也多了兩倍,甚至嬰兒猝死症的機率也大幅提升,因此胎盤早期剝離的問題必須嚴正重視。

一般而言,由於胎盤剝離可能會危及胎兒生命,所以治療程序較為緊急,呂衍孟醫師表示,必須先評估目前胎兒的狀況,大致有以下兩種狀況:

媽咪或胎兒生命情況危急:不論胎兒出生存活與否,都要產出,陰道生產太慢的話,就立即進行剖腹生產。

媽咪和胎兒狀況還算穩定:則可先給予安胎藥,減緩子宮收縮,若能順利穩定下來,則安胎至胎兒能存活的週數即可停止安胎;或可施打類固醇,刺激小孩的肺部提早成熟,打完後的48小時即可進行生產。

原因7:植入性胎盤


簡單的說,植入性胎盤就是胎盤不正常的植入子宮壁,呂衍孟醫師表示,在正常的情況下,胎盤和內膜中間有一蛻膜隔開,寶寶出生後胎盤就會順利剝離。但如果媽咪的子宮壁曾經受傷過,像是曾接受過流產手術或剖腹產,子宮內膜在胚胎著床時,無法產生蛻膜,胎盤直接附著在子宮壁上,這種狀況下胎盤會侵蝕子宮壁,因而導致出血狀況。植入性胎盤最嚴重的情況是會吃穿子宮造成腹腔出血,甚至侵犯到膀胱或腹壁肌肉,危及寶寶和媽咪的生命安全。因此,若用超音波產檢發現有植入性胎盤問題,無論最後採取陰道自然生產或剖腹產,寶寶出生後,有可能在娩出胎盤時發生大量出血,所以生產過程中必須保持高度的戒備。

結語:

孕期出血是許多媽咪的困擾,媽咪必須了解自己出血的量、時間和顏色,並馬上就診告知醫師,醫師評估後才能協助維持媽咪和胎兒的健康狀態,若需緊急處置也不致延誤時機,面對出血狀況千萬不可置之不理,或者胡亂服藥自行處理,請醫師立即判斷才能對症下藥。懷孕的過程中,定期產檢也能事先預防一些潛在的問題,如果提早發現可提早治療,因此產檢的過程中務必把您日常生活中所有的疑惑記錄下來,醫師可協助解決問題外,媽咪也會比較安心。


專家小檔案
呂衍孟
學歷:臺北醫學院醫學系
經歷:長庚醫院婦產部、不孕症科研究醫師
現任:臺安醫院婦產部主治醫師
資料來源:http://www.dadupo.com.tw/m-u/2010/link-m12.htm

 

 
文章標籤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人體的鈣含量及其轉換

1.人體的含量及其轉換

  鈣是人體中含量最多的礦物質。足月新生兒含鈣2830g ,約占體重的1%,成人約1,0001,200g ,約占體重的1.5%2%,其中99%存在於骨骼和牙齒中,構成人體的支架,另有1%存在於血液、軟組織、細胞外液中,參與人體的代謝、神經衝動的傳遞、酶促反應的啟動、激素的分泌以及神經肌肉興奮性的保持。牙釉質是相對穩定的,骨骼處於轉換與再形成狀態。

其更新與人的年齡有關,嬰兒期的轉換率100%,以後逐年下降,學齡期10%、成人期2%4%判定人體的鈣營養通常測血清鈣含量,血清鈣含量受1.25-OH 2. D 3 、甲狀旁腺素、雄激素、雌激素、腎上腺皮質激素的影響,骨骼作為一個巨大的鈣儲存庫,而且骨骼能被迅速動員到血液中來維持正常的血鈣平衡,正常血鈣濃度在2.252.75mmol/L,平均2.5mmol/L,非常穩定,晝夜波動僅±3%

人體的鈣大部分以羥磷灰石Ca 10 PO 4 6 OH 2 的形式存在於骨骼中。一旦血鈣濃度降低,甲狀旁腺立即被啟動,甲狀旁腺素除了能刺激破骨細胞加強破骨作用,使血鈣升高外,還能增加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啟動腎小管的1α-羥化酶,從而產生更多的125-OH 2 D 3 ,使腸黏膜對鈣的吸收增強,結果以消耗庫存鈣來維持血鈣平衡。

2.
鈣的日攝入量
  我國營養學會規定對鈣的攝入採用高鈣標準01300600mg/d14600800mg/d4118001,000mg/d,孕婦及乳母1,0001,200mg/d,這是因為日常食物中鈣的吸收率低,大約30%40%,這一標準在目前的膳食條件下還未能達到,因為我們的膳食多以穀物蔬菜為主,其中草酸、植酸等影響鈣的吸收。諸多醫學實驗表明,我們每天攝入的鈣量在450500mg之間,處於低水準。成長期的兒童、孕婦、乳母、需鈣量大,老年人又因胃腸吸收不良、日照減少致使維生素D的吸收和合成減少,骨質損失率逐年增加,因此佝僂病、骨質軟化、骨質疏鬆仍是常見疾病。

  食補往往很難達到身體所需,因此採取藥補。根據含鈣量的差別:碳酸鈣(40%)、磷酸氫鈣(含2個結晶水,23%,含5個結晶水,17.7%)、醋酸鈣(22.2%)、檸檬酸鈣(含4個結晶水,21%)、乳酸鈣(13%)、葡萄糖酸鈣(9%),選擇服用量的大小。含鈣量大的服用量相應的減少,含鈣量少的服用量增加,並且與維生素D同服。一般來說,嬰幼兒期鈣的吸收率最強,可達50%60%,青少年時期為35%40%,成人15%20%,老年時期鈣的吸收率更低,只有10%左右,孕婦和乳母體內能量增加代謝加速,鈣的吸收也大大增加。

    一般的離子鈣應在餐後或進餐時服用,因進食可促進胃液的分泌,從而有利於鈣的溶解和游離,而且可使胃的排空減慢,有利於鈣的吸收;另外分次小劑量服用比一次大劑量服用吸收率高,由於鈣結合蛋白主動轉運的飽和性,大劑量一次服用便不能夠吸收;當機體缺鈣時,鈣的吸收也增加,這是由於甲狀旁腺被啟動,促進了破骨,加強了腎小管對鈣的重吸收,並可啟動腎臟的1強化酶,合成更多的125-OH 2 D 3 ,增加了腸道對鈣的吸收率;某些食物對鈣的吸收影響也很大。

    如含維生素D、賴氨酸、乳糖可促進鈣的吸收,尤其是維生素D過多時,可使血鈣升高形成高鈣血症,攝入量應控制在2g/d以下,草酸、植酸、磷酸鹽、過多的脂肪可影響鈣的吸收,菠菜、芥菜、竹筍的鈣生物利用率皆為負數;某些藥物可影響鈣的吸收,如鹼性藥物、腎上腺皮質激素使鈣的吸收減少,服用鈣劑時應避免與其同時服用。另外,青黴素、氯黴素、新黴素可增加鈣的吸收

 

文章標籤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中藥、草藥使用注意事項

 

1.     中,藥材發霉腐爛,農民常以燻硫磺防腐,最不可思議的是,「中藥材以燻硫磺防腐,如山藥,明載在大陸的藥典中,不但合法,且是被鼓勵的。」市售藥材顏色太鮮豔,如枸杞太紅、白芍太白,都可能燻過硫磺。

2.      台灣的中藥近九成,來自中國大陸。常往來兩岸的藥商發現,大陸中藥從栽種、清潔到保存的過程,每個環節都有漏洞。

3.      另一項很普遍的情形是,藥材的魚目混珠及誤用。大陸官方做過統計指出,飲片(經加工燻製的藥材,可直接煎煮服用)的誤用率達10%以上,常見的有把土豆當成天麻、還把楊柳枝冒充冬蟲夏草。有些中藥材外型類似,一般消費者根本無從分辨。例如何首烏與有毒的黃藥子外型雷同。墨水樹與具抗癌功效的紅豆杉外觀類似可能有不肖業者將墨水樹冒充紅豆杉販售。

4.   傳統中藥房保存中藥的舊習,可能停留在用布袋或桶裝,台灣天氣又濕又熱,沒有冷藏的藥材容易發霉,產生黃麴毒素,傷肝且易致癌。還有,藥房裡抓藥材的人常忽略戴手套、口罩保衛生,「這一點,台灣可能比大陸某些城市的藥房還不如。」

5. 根據最新醫學文獻揭載,目前有超過900種的藥物、毒素及草藥,已被發現有肝毒害作用5%的黃疸病例和10%的急性肝炎住院病例與藥物有關;在美國需作肝臟移植的原因當中,藥物性肝病居首位;57成患者在用藥 2週內發病,89成則在用藥 8週內發病。

6.   容易導致藥物性肝炎的藥物有哪些?王志堂指出,至少需服用1年的抗結核藥最多,其次為中草藥、鎮痛解熱劑、抗生素、麻醉藥、抗癲癇藥、降尿酸藥,他也提到,一般人知道西藥有副作用,卻對草藥、補藥較沒警覺性,這也是藥物性肝炎時有所聞的原因之一,統計約有3成猛爆性肝炎為中草藥所致。如果及早發現並停藥,王志堂說,9成患者皆可以在3個月內恢復正常。他也強調,某些保肝、愛肝的食補,都算得上是一種「藥」,可會有副作用,也必須多加留意。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缺鈣的危機

根據日本神戶大學 醫學博士 藤田拓男 在其著作--鈣健康<神奇的鈣>提到

A-鈣是生命的火燄 

B-人的一生都在為"缺鈣"而奮鬥

根據"鈣健康"引述缺鈣的危機
1-小孩發育不良<骨骼及腦部>
2-
有充分的鈣才能完成受孕以及避免可怕的妊娠併發症
3-
缺鈣會使免疫系統混亂、荷爾蒙失調、神經傳導延緩
4-
缺鈣引起四肢痙攣、四肢無力、進而引起肩膀酸痛、頭痛
5-
糖尿病、胰島素的分泌完全依照鈣的指示
6-
高血壓的病人大部分是由於缺鈣所引起
7-
缺鈣會引起動脈硬化、心肌梗塞
8-
鈣可預防肝病
9-
缺鈣引起結石
10-
鈣不足易引起癌症
11-
鈣不足易引老人癡呆症及白內障
12-
缺鈣導致骨質疏鬆症

如何預防骨質疏鬆

立即到醫院或診所作骨質密度檢測,開始注意保養,三個月之後再檢查一次,然後每半年或一年定期檢測以掌握自己的健康。

生活習慣方面

1-每日作15分鐘至一小時的戶外活動,曬曬太陽,使維他命D活化,幫助鈣的吸收。

2-適度的重量運動 (如慢跑、負重、爬山等可刺激骨組織增升,強化骨質。

3-不抽煙、不喝酒,少喝含咖啡因和碳酸的飲料。

根據美國營養學家DRJOHN DDIRSCHMNNN指出:鈣的不足,是人體各種病源的主因。從提供的研究報告之中得知,由於人體攝取的鈣質不足,人體容易引起下列病症:

1.腦神經系統--暈眩、失眠、發燒、癲癇症、帕金森氏症、精神病等。

2.皮膚--皮膚過敏、皮炎、皮膚硬化、粉刺、黑斑、粗糙、老化。

3.體質--體液酸性化傾向、引發慢性病、抵抗力減弱、生育女孩傾向。

4.全身--皺紋多而深、皮膚粗黑、斑點多、過敏、肥胖、易曬傷、易發脾氣。

5.腎臟、心臟、大小腸、肝、肺和呼吸系統--胃潰瘍、乳糜瀉、過敏症、便秘、易感冒、抵抗力低、寄生蟲感 染、動脈硬化、血管脂肪化、腎臟炎、膀胱炎。

6.指甲、關節、骨骼、牙齒--歇斯底里症、牙齒齒齦問題、指甲問題、關節炎、骨折、軟骨症、骨質疏鬆、腰背痛、骨質增生。

7.外傷--血液不易凝固、無法止血、發炎、不收口生肌。

8.眼睛、耳朵--老花眼、近視眼、白內障、耳聾、耳鳴。

9.血液循環系統--貧血、糖尿病、高血壓、血友病、惡性貧血、血液混濁。

10.腿部肌肉--手足麻木、肌肉痙攣、腿部抽筋、手足抽筋、腰背酸痛。

由於我國人民的傳統生活習慣,膳食以植物性為主,從小就很少吃肉類和乳製品等食物,因此鈣質的來源和吸收遠不如歐美人屬,結果無論是體型、身高、精力、體力等方面皆較之為差。從我國的有關部門的臨床統計資料來看,因為人體鈣質不足,使得各年齡階段極易出現如下的疾病症狀:



   


症狀


孕婦缺鈣


直接影響胎兒發育、孕婦易關節疼痛、手足麻木、抽筋。腰酸背痛、妊娠骨質疏鬆、骨盆畸形、產後牙齒鬆動、患妊高症。


嬰幼兒童


煩躁、多汗厭食、夜啼、發稀黃、齒遲、關節痛、骨痛、腸痙攣、易引起陣發性腹痛、過敏性濕疹、佝僂病、X型腿、O型腿、雞胸、近視、哮喘、手足抽搐、脊椎彎曲、方顱。


青壯年


全身乏力、倦怠抽筋、過敏、近視、失眠、注意力不集中、大腦思維緩慢、骨質軟化、易脫髮等。


中老年人


骨質疏鬆、骨質增生、脊柱變形、駝背、白內障、冠狀動脈硬化、腦動脈硬化、高血壓、心律紊亂、糖尿病、患老年癡呆症、性功能低下、情感淡漠、便秘、手足麻木、結石、神經衰弱、身材矮小、心血管疾病等

文章標籤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台灣各大賣場、藥局、網路商店均有販售通路的「生命の清牛樟芝」、「紐力康葡萄糖胺軟骨素」、「優固力液態葡萄糖胺」等保健食品,也曾在知名電視購物台公開販售,更找來藝人代言,增加公信力,但近日被檢方調查到,產品明明是台灣製造,卻遭業者誆稱美國進口保健食品,並涉嫌偽造SGS檢驗標章、製造日期等,估計一年大賺新台幣2億元以上,昨天檢調依照詐欺、偽造文書及違反食品衛生管理法等罪嫌,將林姓負責人夫婦等4人,移送法辦。

根據調查局台北市調處指出,因接獲線報,得知業者涉嫌將保健食品產地、SGS認證、製造日期造假,非法販售葡萄糖胺液等10餘種保健食品,因此報告士林地檢署介入調查,士林地檢署協同各省調處百名調查官,並協同衛生稽查人員,共找出1萬多瓶罐裝成品、盒裝成品約2萬包,並將產品送衛生單位化驗,追查對人體是否有危害,目前稽查人員已至各地賣場勒令商品下架。 

根據衛生署調查顯示,有8成以上的民眾不知道藥品與食品二者同時食(服)用會有過量或交互作用的負面影響,有民眾甚至認為保健食品吃多無害,殊不知食用保健食品會因個人體質與身體狀況而有所不同,如不注意反容易造成健康上的危害,因此在購買前一定要先向藥師、醫師詢問後再購買,且購買前先到衛生署官網或食品及藥物管理局網站查詢商品是否為合格產品,購買通過衛生署查驗登記認證,領有核准字號的「健康食品」,認清「小綠人」標誌,以及健康食品字號,對健康才有保障,衛生署也提醒民眾,切勿購買來路不明的保健品。


資料來源:http://www.uho.com.tw/hotnews.asp?aid=14732

文章標籤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揭開0~3個月寶寶的睡眠問題諮詢/

栽培兒童健康中心執行長周怡宏醫師

資深專業保母.保母工會講師王美智

 

很多人都將那些不好好睡覺又愛哭鬧的小寶寶稱為磨娘精,其實,這些小磨娘精也是情非得已,畢竟要適應這個新世界總是需要一段時間。而根據小兒科醫師指出,03個月的寶寶睡眠周期還沒有建立,所以養成良好的睡眠習慣,需要爸爸、媽咪和他一起努力喔!

您的寶寶在出生前三個月內(03個月)是否曾有睡眠問題?

從調查結果來看,有將近74的寶寶偶爾或經常會出現以下各種睡眠問題,可見得如同專家所說,小寶寶的睡眠生理時鐘並不是一出生就能馬上建立,要適應新的世界總是需要一段時間,所以,只要媽媽有耐心,並且善用技巧,總有一天您還是有機會一夜好眠。

而那些25的幸運媽咪,恭喜您能擁有乖乖睡的貼心小寶貝,不過,要提醒您應將好的睡眠習慣繼續維持下去,避免寶寶較大後產生不同的睡眠問題。

 
您寶寶的睡眠問題是:(作答總份數736)

媽媽最困擾的前三大問題分別是:睡不安穩(含中途醒來哭)、日夜顛倒、很難入睡(含睡前哭鬧),所以,如果您家的寶寶也是磨娘精一族,那麼別擔心,因為您不是特例,有很多媽媽和您一樣都有睡眠不足的辛酸史。


找尋影響睡眠的問題點

1.有時連睡幾小時,錯過喝奶時間

原因是:

周怡宏醫師表示,如果小寶寶前次喝的奶量不多(尤其是母奶更易消化),同時寶寶已連睡超過4~5個小時(母奶寶寶則不要超過3~4小時),此時就有需要把寶寶搖醒餵他喝奶;但如果寶寶只是比平常睡久一些,媽媽就無需刻意把他叫醒。

另外,如果寶寶是配方奶寶寶,建議可將半夜那一餐的夜奶在滿月後慢慢改掉,因為配方奶對寶寶來說沒有母奶那麼容易消化,半夜多喝一次夜奶,反而會增加寶寶腸胃的負擔,進而影響寶寶睡眠。

2.很難入睡(含睡前哭鬧)

原因是:

畢竟寶寶才剛出生幾個月,對於周遭的環境都還不習慣,加上生理時鐘尚未建立,容易有睡前哭鬧或不好入睡的表現,資深保母王美智表示,新手父母要做的就是增加寶寶的安全感,讓寶寶更快適應這個新環境,慢慢地等家長更了解寶寶的喜好及作息後,這個問題就比較不會發生了。

3.日夜顛倒

原因是:

出生1個月內的寶寶每天約有1618小時都在睡覺,13個月大時則約需1416小時的睡眠時間。最重要的是,03個月的寶寶還沒有建立「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理時鐘,所以,白天也是他們主要的睡眠時間,必須一直要到3個月之後,日夜顛倒的問題才會慢慢減緩。

一般而言,新生兒出生6週大時的最長睡眠時期會在晚間出現,但是醒著最長的時期在3個月大時,仍不一定在白天出現,要到45個月大時才會在白天出現最長的醒著時期,可見大人眼中的日夜顛倒,在小嬰兒時期是很正常的生理現象。

4.睡不安穩(含中途醒來哭鬧)

原因是:

寶寶睡不安穩很大的主因都是外在環境不理想,例如太熱、太冷、太吵等,有些時候也可能是肚子餓了醒來要喝奶,所以,解決掉這些問題,寶寶就可以睡得比較舒服,比較不會中途醒來。另外,周怡宏醫師表示,夜間睡不安穩還有一個很常見的生理原因,即因小寶寶腸胃發展尚未成熟,所以常會有腸絞痛出現,最易發生在6週大以上的寶寶身上,一直要到4個月大之後才會消失。

5.睡眠時間短而片段

原因是:

剛出生幾週的寶寶,睡眠頻率還沒有規律性,隨時都可能睡睡醒醒,另外,有些時候寶寶看似醒了,事實上他們是半夢半醒並沒有真正的醒來,約需到一個月大之後,一天之中才會有23個小時集中醒著的時間,而睡眠長度也可能拉長到34個小時一次,可是,每個寶寶的生理狀況都不同,有些小寶寶即使到了3個月大依舊呈現零散的睡眠時間,不一定能夠集中醒來幾小時,再集中睡上幾個小時。

6.其他,例如:只肯被抱著睡、很容易便便需要常換尿布……

原因是:

被抱著時小寶寶可以聽到媽媽的心跳、媽媽溫柔的聲音、聞到媽媽的味道,所以,有很多小寶寶喜歡被抱著睡的感覺,但是,抱著寶寶睡媽媽可能很快就會得媽媽手,而且寶寶也無法建立良好的睡眠模式,所以,美智保母認為,最好不要讓寶寶養成被抱著睡覺的習慣,否則日後要戒掉此習慣,反而更麻煩。

另外,出生一個月內的母乳寶寶,便便次數一天68次不等,如果加上尿濕,感覺上好像整天都在幫寶寶換尿布,所以,有些媽媽也覺得換尿布、清洗小屁屁多少會影響寶寶的睡眠,不過,這也是暫時性的生理狀況,通常寶寶3個月大後,腸胃道更加成熟,便便次數就會減少,時間也會慢慢固定,干擾睡眠的情況就會解除了。

為什麼寶寶沒辦法一覺到天亮?

上面所述的各種小寶寶睡眠問題,有絕大多數都是正常的生理發展,或者只是暫時的現象,只要家長多閱讀有關嬰幼兒的書籍或請教醫師,就會知道這些「睡眠問題」是必經的過程,所以,除非有太過異常的狀況,否則家長不需要將它視為「有問題」,而是合理的接受它,然後運用一些改善技巧,讓寶寶睡得更好。

因此,周怡宏醫師從睡眠生理發展的學理上分析,媽媽面對3個月之內寶寶的睡眠習慣,還不需要有類似對待大孩子的要求,例如要求白天一定要醒著玩遊戲、晚上睡覺、或是一躺下來很快就要能入睡等等,因為這並不是多數小寶寶做得到的事。

少焦慮、多記錄

針對寶寶無法一覺到天亮,美智保母表示,如果媽媽能夠提早洞察出嬰兒的需求,而且不要對小寶寶的一舉一動過於緊張及焦慮,寶寶睡眠問題發生的機率就會比較低。所以,有很多人認為感覺上專業保母帶的孩子,睡眠情況似乎比較穩定,原因就在於專業保母對於育兒已經很有經驗,少了摸索階段,例如知道穿太多寶寶很快就會熱醒、餵奶姿勢不對寶寶會脹氣等等,因為事前排除了問題,寶寶當然可以睡得比較安穩。

美智保母建議,新手父母可以利用記錄的方式,來注意寶寶喝奶、睡覺的週期,並將觀察到寶寶容易入睡的模式也記錄下來,一段時間後相信就比較能掌握孩子的習性。

寶寶生病了嗎?

有極多數的寶寶睡不好都是後天環境以及父母不當的期待所造成,並沒有病理上的問題,所以,家長可以先透過改善環境的方式來處理,看看是否能解決問題,但是如果方法都試過了,寶寶還是經常哭鬧或是睡不安穩,也可以再觀察寶寶是否有病理徵兆。

有少數小寶寶睡不好的原因很可能是因為腸胃問題,包括便秘、脹氣、腸絞痛。

便秘:如果寶寶超過23天都沒有排便,而且排便時便便很硬、排便困難,那麼很可能是有便秘問題。

脹氣:寶寶喝奶時經常會吸入空氣,所以也很容易產生脹氣。爸媽要分辨寶寶是否脹氣,可以觀察寶寶小肚子是否圓鼓鼓的,此時如果用手輕叩會有類似擊鼓聲,那麼幾乎可以確定是脹氣問題。

腸絞痛:4個月內的寶寶,如果經常固定在夜晚某個時間(最常在晚上10點到半夜)哭鬧不停,而且哭聲兇猛,四肢用力伸直,也很有可能是腸絞痛。

當家長發現寶寶有上述三種疾病的可能性,應先請小兒科醫師診斷,必要時需使用藥物治療。此外,本篇專家及網友媽媽們也提供了一些生活照護的技巧,可改善這些病理性的問題,以下將有詳細的報導。

腸胃問題改善小秘方

如何改善小寶寶便秘?

1.喝配方奶寶寶要先確認牛奶沖泡濃度是否正確,以及平時可讓寶寶多喝一些開水來避免便秘。

2.按摩寶寶的肚子,增加腸胃的蠕動,按摩力量要讓肚皮約下凹一公分才有效。

3.盡可能多餵母奶,減少配方奶哺餵。

4.詢問醫師意見後,配方奶寶寶可考慮更換奶粉品牌。

如何改善脹氣?

1.使用成份天然的薄荷油或消脹膏,來按摩寶寶的腹部,幫助寶寶放屁。

2.喝完奶後,把寶寶抱直拍背,讓寶寶打嗝。

3.學習正確的餵奶方式,減少寶寶喝奶時吸入過多空氣。

4.選擇合適的奶嘴頭,孔如果太大容易吸入較多空氣,太小也會因太用力吸奶而吸入過多空氣。

如何改善腸絞痛?

1.讓孩子橫趴在大人前臂上輕柔拍背,或揉揉肚子。

2.幫寶寶洗個澡。

3.幫寶寶按摩,協助他放鬆。

4.將寶寶直立抱起來做肌膚接觸,這樣能讓他感覺比較舒服。

5.45個月後絕大部分的寶寶自然就好了

 

睡眠習慣應該及早訓練

雖然小寶寶睡眠生理時鐘尚未建立,不過,周怡宏醫師表示,家長可以從寶寶出生後就開始進行良好睡眠習慣的養成計劃。

越早建立寶寶睡眠韻律,媽媽就可以早日脫離睡不飽的苦海,但如果家長沒有及時訓練,那麼寶寶可能會拖比較久才會出現規律的睡眠習慣,甚至較大之後的孩子仍會產生其他的睡眠困擾,這就像刷牙習慣的養成,如果一開始就沒有建立寶寶正確的刷牙習慣,等到較大之後才要孩子去做改變是不容易的事。

 

寶寶睡得好 健康又聰明

周怡宏醫師表示,嬰兒在睡眠中能夠恢復消耗的體力,就像把用完的電池再次充電一樣,而與人體生長所需最有關係的生長激素,尤其是在睡眠沈睡階段時分泌最多,睡眠時所釋出的生長激素較清醒時高達三倍或以上,因為有了睡眠中提供的足夠生長激素,才能促進神經系統和腦部發育,寶寶也才能健康地成長。

此外,睡眠也能加強釋放肌肉生長與修復的主要激素,此生長激素能幫助嬰幼兒燃燒脂肪並轉化成肌肉能量、幫助身體強化韌帶與肌腱、加強蛋白質合成等,因此,睡眠與寶寶的發育成長及健康有著密不可分的關聯

所以,如果寶寶長期睡不好,生長發育就會受影響,甚至國外的研究也指出,睡眠不足的嬰兒,專注和集中力都會比較差。此外,寶寶的免疫力也可能因而下降,生病的機會也會增加。

不是寶寶有問題,是爸媽受不了!

很多時候爸媽反應寶寶有睡眠問題或是寶寶不肯在半夜睡覺,其實,這些感受都是因為爸媽本身受不了這種沒有章法的睡眠方式。

因為大人只要二、三天睡不好,就會出現失眠、焦慮、煩躁的問題,但是小寶寶往往要到45個月之後才會拉長夜晚睡覺的時間,幾個月下來,爸媽因長期睡不好,身體和心理都承受很大壓力,不過,幸好時間是可以改善一切的,只要爸媽能依循訓練寶寶睡眠的方法,相信總有一天您和寶寶都能夠一夜好眠。

 

如何培養寶寶的睡眠習慣?

利用光線給予日夜變化:白天時可以多和寶寶互動,並保持自然明亮的光線及聲音,午睡時也不需要將光線調得非常暗,而晚上睡覺時則保持昏暗環境,即使寶寶在半夜醒來,也要保持安靜及昏暗,使一切聲音、活動減到最低。

 

改掉錯誤的哄睡習慣:當寶寶出現睡意時,就將他放在固定的小床並安撫他自行入睡,不要抱在手上等睡著了才放回床上。如果寶寶睡到一半突然醒來,如沒有明顯的哭鬧,家長只要在一旁輕聲安撫,不要立即將寶寶抱起來。

 

舒適的睡眠環境:一張柔軟適中又非常透氣的床墊、通風良好的空間、不要太冷或太熱、不要突然有巨大聲響,這些都可讓寶寶的睡眠品質加分。

 

改變和大人同睡的作法:周怡宏醫師表示,與母親同睡的嬰兒容易因為擁擠、悶熱以及餵奶等情況而睡不好,有不少的研究認為,母嬰同睡是引起睡眠障礙的原因之一,建議將孩子的床靠擺在大床邊,餵奶時方便,又不至於彼此干擾。

 

可以播放輕柔的音樂:美智保母建議,對於那些特別怕吵的寶寶,可以在房內播放水晶音樂或鋼琴輕音樂,減少外面聲音的干擾,如此可讓寶寶覺得放鬆、睡得更好。

 

固定的睡眠儀式:周怡宏醫師提出以下一些建議方法,媽媽可以視個人需求調整項目,但是每次睡覺前(尤其是晚上),一定要依照你家寶寶固定的睡眠儀式,使寶寶產生習慣性。

選擇你跟寶寶習慣的睡眠儀式,並在每天睡前持續做:

睡前散步 睡前洗澡 睡前全身按摩 給予陪伴心愛物 睡前換上睡衣 帶到固定的睡覺房間 關暗燈光並打開小燈 有睡意但未睡著就把寶寶放在床上 陪伴在旁但不抱撫 睡前講故事 睡前唱首歌 睡前聽柔和樂曲

 

媽媽應維持平和的情緒:美智保母表示,即使是小小孩也可以查覺大人的情緒或語調,所以,平時照顧寶寶時,說話頻率略放慢、動作輕柔,寶寶醒來時多和他說話,都會讓寶寶覺得有安全感,有安全感的孩子通常也睡得比較安穩。

 

順應寶寶的生理時鐘:如果寶寶真的不想睡,媽媽也不需要太勉強,因為安撫半天如果最後寶寶還是不睡,媽媽反而更累,所以,順應小寶寶的生理時鐘,當他想睡時讓他睡飽些,當他不想睡時就好好陪他玩一會兒。

 

增加白天運動量:小小孩的運動指的是被動式的運動,也就是媽媽可以幫寶寶在白天多活動肢體;另外,寶寶醒著時多帶他四處看看,因為眼睛能幫小寶寶消耗1/4的能量,所以,白天增加視覺刺激也有幫助。

 

BabyHome媽咪網友經驗分享

因為寶寶有時會被他自己的小手抖動給嚇醒,所以,白天看得到的時候會讓他趴睡,這樣至少他白天會睡得比較安穩。

我覺得這是孩子必經的過程,大人總是要多忍耐,而且白天非要他醒著一直玩也是很困難的,所以,乾脆不要勉強他,大人找時間能睡就睡。

寶寶每次洗完澡後,我會幫他做510分鐘的嬰兒按摩,效果很不錯喔!可以讓他情緒更安穩,睡得更香。

我都習慣在晚上8點至8點半之間幫他洗澡,然後再讓他聽一會兒音樂,並餵他喝完牛奶後,關掉所有大燈,安靜陪他一會兒,寶寶慢慢地就睡著了。

剛開始一直覺得寶寶這樣的睡眠習慣很不行,於是試了一堆方法,不知是否沒做對,結果好像成效也不大,最後是寶寶四個月大之後,自己就調整成晚上可以長時間入睡的習慣。

我們家隔音效果很不好,寶寶半夜一哭就會吵到其他家人,因為怕他哭,我隨時神經緊繃,真的是痛苦的要命。不過後來知道很多媽媽都和我有相同的困境,就覺得自己不是最倒楣的那一個,所以,希望寶寶再大一點,一切問題就會改善了。

文章標籤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台灣新生報 【記者陳元春/台北報導】

    家長們可知道家中的小孩,一年要長高幾公分,才算正常?小兒體重管理主任陳永綺指出,除了甫出生兩個月內與青春期階段,孩童的生長速度較快外,一般來說,小孩子每年要長高四到六公分,才算正常,因而呼籲家長,因小孩三歲過後,較少因預防接種帶到醫院來,家長應多注意幼童三歲以後的身高發展。

    陳永綺指出,門診曾接獲一名小五的男童,身高只有一百三十公分,跟其他同年齡孩童身高比,身高差了將近十公分。醫師進一步檢視孩童的身高紀錄發現,小男孩從小學三年級起,一整年都沒長高,四年級也僅長兩公分,兩年內未明顯長大,也讓他遠比其他同學的身高整整少十公分。

醫師確診發現,原來小男童是患有過敏體質,日常所攝取的營養,都在應付過敏體質造成的不適,並沒有多餘、充分的營養,足以讓他長高,導致出現兩年沒長大的情形,所幸個案在青春期前發現,仍有機會多少挽救已遠落後他人的身高差距。


    醫師陳永綺進而補充,一般來說,除了甫出生兩個月內,小孩平均每個月會長十公分,與青春期階段每年長十公分外,其餘時間,小孩每年要長四到六公分,才算正常,因而呼籲家長,應每年注意幼童的身高情形,若發現生長速度緩慢,盡快就醫確診。


    同樣是愛吃甜食,為什麼會出現小胖子與小瘦子這兩種截然不同的體重差距?小兒體重管理主任陳永綺指出,吸收與消耗量是造成孩童吃成小胖子或小瘦子的原因。


一樣是愛吃甜食、高熱量速食、喝含糖飲料,有小朋友吃成個小胖子,面臨體重過重或肥胖問題,卻也有小朋友因胃口不大,三餐以外吃甜食,導致正餐吃不下,而越吃越瘦。相同的飲食型態,為何出現兩種迥然不同的體重結果?


     陳永綺解釋,原因就出在孩子的吸收力與消耗量不同,對吸收好的小朋友來說,再加上都未活動消耗熱量,就可能出現大胖子,而瘦小的小朋友因吸收差,若消耗量大,就可能吃成「山比巴」(瘦子)。

陳永綺補充,除了先天遺傳與新陳代謝上的特殊疾病,臨床觀察發現,多數體重偏輕的學童,都是因偏食,即零食點心吃得比五穀根莖、魚肉豆蛋奶等蛋白質主食還多所致。

    也因孩童營養不良、體重過輕,容易有貧血、情緒障礙、免疫力下降、易感冒與影響生長發育等情形,醫師因而呼籲家長,平常應多關心孩子的飲食型態,對體重過輕的小孩來說,因胃口較小,建議三餐正常外,點心時間可補充牛奶、豆類、優酪乳、水果等食物,但吃點心時間與份量以不影響正餐為原則,避免吃甜食、含糖飲料、薯條炸雞等油炸速食;對有體重過重的小朋友,則應要求節制。

 
文章標籤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睡得好不好 嬰兒時期就知道


(中央社記者顏伶如波特蘭8日專電)美國「小兒科期刊」(Pediatrics)刊登最新醫學研究指出,嬰兒時期有睡眠障礙的寶寶,到了幼年時期常常也還是一樣會睡不好。

最新1期小兒科期刊刊登辛辛那提市兒童醫院醫學中心(Cincinnati Children's Hospital Medical Center)最新醫學研究報告指出,小寶寶的睡眠障礙問題,並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消失,而會持續存在。

研究人員針對250名母親進行訪查,了解她們的孩子分別在6個月、1歲、2歲以及3歲時期的睡眠習慣,調查寶寶們是否有惡夢、驚醒、睡不著或不願獨自睡覺等睡眠障礙問題。

統計結果顯示,如果小寶寶出生之後都沒有睡眠問題,長大之後才出現睡眠問題的機率並不高;而在有睡眠障礙的寶寶當中,每100名孩子大約會有21人到35人的睡眠障礙會隨著年齡增長繼續存在。

主持這項研究的兒童心理學家拜爾斯(Kelly Byars)指出,很多人都以為小嬰兒如果有睡眠問題,長大一點就會自動好了,但研究顯示實際上的狀況並非如此。

研究人員也發現,嬰幼兒的睡眠障礙會隨著年齡而有變化。

舉例來說,在孩子不滿2歲時,最常見的睡眠問題是睡不著以及睡不穩。但到了3歲的時候,最常見的睡眠問題則是惡夢以及不愛睡覺。

拜爾斯表示,睡眠問題可能對小朋友的情緒、注意力、學習與發展能力產生影響,也會連帶影響父母的睡眠品質。

文章標籤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腸胃型感冒不是感冒?》腸胃型感冒先餓兩餐

作者: 【記者蘇湘雲/綜合報導】 | 台灣新生報 

病毒性腸胃炎常被稱為「腸胃型流感」,一旦得到病毒性腸胃炎,該怎麼辦?馬偕醫院家庭醫學科主治醫師詹欣隆建議,患者身體若沒有其他疾病,可以禁食兩餐,症狀就會逐漸減緩。如果是老人、小孩族群無法空腹太久,可以暫時以靜脈輸液補充營養,重點是讓腸胃休息一下,否則持續吃東西,症狀很難停歇。

詹欣隆醫師表示,病毒性腸胃炎主要是因病毒侵襲胃黏膜引起各種症狀,並非飲食所造成。患者可能噁心、想吐、拉肚子,甚至可能上吐下瀉。除了A型流感病毒、B型流感病毒,像腸病毒、諾羅病毒、腺病毒、輪狀病毒等也都可能造成病毒性腸胃炎。免疫力差的人特別容易感染流感、病毒性腸胃炎等疾病。

美國疾病管制局(CDC)資料顯示,當親密接觸病毒感染患者,可能就會感染到病毒,如果吃到受病毒汙染的食物、飲水,也可能罹病。

美國疾病管制局建議,想預防病毒性腸胃炎,最好勤洗手,也可使用家居含氯漂白清潔劑清潔環境。另外,髒衣服也要清洗乾淨,如果懷疑食物、飲水受病毒汙染,就不要吃這些食物、飲水,以免感染病毒。

 
文章標籤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幼兒夜咳 吃蜂蜜可緩解

台灣新生報

     以色列最新研究發現,一歲以上小朋友若因一般感冒、上呼吸道感染而出現夜咳症狀,可讓小孩在睡覺前吃一、兩匙蜂蜜,或可幫助舒緩夜咳。

以色列克拉里特健康照護組織兒童社區門診照護中心主任赫曼‧阿維納‧柯漢為研究作者。他表示,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咳嗽症狀多半會自己慢慢好轉。不過家長通常希望趕快積極治療,讓小孩咳嗽快快好起來,所以會去使用一些止咳成藥,抑制咳嗽症狀。但這很可能讓孩子服用過量止咳成藥,因而造成危險。柯漢表示,研究發現對一歲以上幼童而言,蜂蜜可拿來止咳,且這種方法安全又有效。

 
文章標籤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葡眾原味餐包〈粉末狀〉--補足五大營養素、12杯牛奶鈣質

 

餐包 
產品名稱葡眾餐包〈粉末狀〉

產品規格:15克×30包/盒

一般價1,300

價 格1,134 元
葡眾餐包營養成分

大豆蛋白、花粉、蓮子、人蔘、靈芝、紅棗、燕麥、甘草、草莓。

葡眾餐包產品說明

由天然大豆等植物性蛋白質外加多種草本植物複方組成,能提供人體新陳代謝、補充營養、成長發育、恢復體力所需的均衡營養,適合所有年齡層的營養需求,保持一天的健康活力。

發育中的小朋友可搭配當早餐使用,提供人體所需的五大營養素有 醣類、脂肪 、蛋白質、礦物質、維生素,來補足三餐攝取不均衡的營養。

 建議攝取量:每日兩包。
食用方法:每包以 150cc 的溫水沖泡食用。

葡眾餐包內容

鈣:補充鈣質,腳不會抽筋〈懷孕中孕媽咪最需要補充〉及預防產後骨質疏鬆,而小朋友吃可幫助骨骼及牙齒健康鐵:補血蛋白質:蛋白質是從蛋豆魚肉類中吸取要均衡營養〈晡乳者更需要大量補充蛋白質〉維生素及礦物質:也是從多種食物取得,所以才會建議一天要吃五榖囃量蔬菜+水果〈餐包內已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礦物質〉

葡眾餐包含豐富營養素人體五大營養攝取蛋白質〈晡乳者大量攝取可以補充體力奶量補給〉裡面人參囃質跟重金屬用生物科技完全去除所以不會造成退奶.餐包可以增加母奶醣類、維生素+礦物質〈一天必須攝取50幾種蔬果食物才能得到營養,餐包可合成營養素補充〉也可以補充鈣質〈晡乳者或剛生產完流失大量鈣質,沒有補充會骨質疏鬆,鈣質流失的快必須長期補充〉燕麥〈豐富B群讓你比較不會勞累〉

0960-586-382

LINE 0960-586-382

 

文章標籤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更年期不適症擾人 多吃百合有助改善

台灣新生報 【記者李叔霖/台北報導】

更年期常引起各種不適症,總是困擾著婦女。中國醫藥大學北港附設醫院中醫部醫師楊淑媚表示,令人想抓狂的婦女更年期常出現皮膚乾巴巴、會怕熱、容易口乾又愛喝冷飲、常失眠和頭暈、手足心熱熱的、有盜汗的情形發生,諸如此類症狀適合用滋陰藥百合來調理身子。

百合具有養陰潤肺、清心安神、潤肺止咳等作用,適合用來改善失眠多夢、精神恍惚、肺熱咳嗽、肺病吐血、虛煩驚悸、神經衰弱、腳氣浮腫等病症。

中國大陸大部分地區都看得到百合,細葉百合多分布在中國華北各地,麝香百合則多半分布於中國貴州、廣東等地區。

楊淑媚醫師指出,百合可以做成百合粥,需準備百合粉50克、白米60克,做法很簡單,先把百合、白米分別淘洗乾淨,然後放入鍋內,加水用小火煨煮,等到百合、白米熟爛時,加入適量的糖即可食用,適合用於中老年人、病後身體虛弱且有心煩失眠、低熱易怒者。

不過,使用百合也有一些禁忌存在,像是風寒咳嗽者(有咳嗽、痰白、喉嚨不痛等症狀)不可以吃太多,其他包括脾胃虛寒者、大便腹瀉者也不能多吃。

文章標籤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新糞便潛血檢查 腸癌偵測率96%

自由 

記者王昶閔/台北報導

不少民眾仍有檢驗大便篩檢大腸直腸癌「不太準」的刻板印象,國內最新研究卻發現,新式的免疫法糞便潛血篩檢,腸癌偵測準確率高達96%,但國內的中壯年民眾的篩檢率卻低到只有22%。醫師認為,腸癌發生人數高居各項癌症之冠,若能全民篩檢,將可使發生率與死亡率大幅下降。

台灣每年新增1萬1000名大腸直腸癌患者,死亡率則是十大癌症第三位。台大醫院團隊針對2800名受檢者研究,近400名篩檢為陽性個案中,有160人有大腸病灶(息肉、出血、癌症等),並有28人罹患腸癌,27人被偵測出來,偵測率高達96%。論文日前發表在知名期刊CMAJ期刊,備受矚目。

台大醫院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李宜家指出,不少民眾與醫師都有糞便潛血檢查不準的刻板印象,其實是源自舊式的化學法篩檢準確率低,且連吃根豬血糕、菠菜都會被篩檢成陽性,引發虛驚,但近年早已汰換成精準的免疫法,這項研究也證實了其篩檢效率真的很高。

台大健康管理中心主治醫師邱瀚模指出,糞便潛血檢查陽性患者應進行全大腸鏡檢查,除確認是否罹癌可及早治療,還能提前偵測是否有息肉或癌前病變,切除即可預防癌症發生。

值得注意的是,很多民眾不把糞便潛血檢查陽性當成一回事。國健局資料顯示,國人不只驗糞便比率過低,竟有高達37%陽性個案,沒有到醫院接受大腸鏡確診。

李宜家指出,不少人以為是痔瘡而不以為意,這完全是錯誤觀念。最近有一名中年台商在例行健檢篩出陽性後,竟拖了2、3年後才就醫,已是需開刀切除的晚期腸癌。

國健局副局長孔憲蘭說,國健局去年起提供50到69歲民眾每2年一次糞便潛血檢查,可多加利用。

文章標籤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流感疫情延燒,擔心今年流感疫苗防護力不足,疾管局還準備了416萬份的克流感藥物,準備發病後補救,但現在日本卻有學者建議厚生省停用,質疑克流感可能讓部分病患病情加重,只是這種說法,國內專家並不認同。


小朋友咳嗽、流鼻涕、感冒了,家長看了好心疼,就連不少大人也來醫院掛病號,流感疫情發威,偏偏今年疫苗防護力不足,疾管局日前才出面滅火,強調事後可以用克流感補救。


不過日本藥物監視中心卻警告,服用克流感,可能導致嚴重呼吸困難、12小時內病情加劇,呼籲日本厚生省應該停用,因為他們研究2009年到2011年的198名流感死亡病例,有38人服藥後12小時內出現重症或死亡,但這項見解,國內感染科權威醫師卻不以為然。


不只醫生駁斥,疾管局也沒打算採納,反而積極準備了克流感416萬人份、瑞樂沙157萬人份,打算免費提供流感患者使用,因為估計一情將在春節前後達到高峰,為鞥署也緊急宣布,全國23家署立醫院將在2到3天內,設立類流感門診,農曆春節9天假期,也不可唱空城,避免真的疫情爆發措手不及。


emily1971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1 2